台灣網4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知名畫家蔣勳高中時就讀臺灣強恕中學,該校當年以出太保(流氓、混混)和“中國小姐”著稱。對此,陳文茜認為,臺灣人常以學歷定義一個人的價值,蔣勳無異是戳破“學歷情結”的代表。
蔣勳的母親1949年時帶著五個孩子躲在船艙板下,從閩江口出來,先在馬祖的小島登陸,輾轉赴臺。母親選擇大龍峒宿舍為全家安身立命之所,影響蔣勳的一生。蔣家是大龍峒極少數的外省家庭,但蔣勳也因為這樣的環境而融入當地閩南文化中。
因為家貧,蔣勳家中養了雞鴨鵝也種菜,下課後去撈浮萍、挖蚯蚓喂鴨、抓黃鱔,躲在大榕樹上睡午覺。元宵節領燈籠時要背詩,老師傅教唱曲,看廟宇師傅修畫,在保安宮看戲班演歌仔戲和李天祿的布袋戲,“這些都比上學還快樂。”
細數童年往事,蔣勳説,“回想起來不是苦,而是快樂,每天都發現新東西可以玩和嘗試。”“我沒有後悔有個貧窮的童年,齊白石因貧窮要養蝦子和雞,所以他畫的蝦子和小雞一絕,他曾説:‘有錢難買少時貧’。”
蔣勳初中考進臺灣師範大學附中,高中卻讀強恕中學,當年這所學校以出“太保”和“中國小姐”著稱。然而,這所“特殊學校”中卻有陳映真等多位思想開放的老師,滋養蔣勳對文學和戲劇的喜愛。在正規學校不被支援的創作熱情,卻在這裡獲得老師的鼓勵,“我一進校門就自由了。”(台灣網 焦源源)
[ 責任編輯:焦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