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在15屆臺交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2011年04月08日 21:1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在第十五屆臺交會開幕儀式上致辭。(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台灣網4月8日廈門消息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暨廈門對臺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臺交會)今日在廈門盛大開幕。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在開幕儀式上發表致辭,主要內容如下:

  

  自去年4月第十四屆臺交會召開以來,兩岸關係繼續改善和發展,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尤其是三件大事對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對海西和廈門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産生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第一件大事是,去年6月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簽署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一協議,推動了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進程,明確了兩岸貿易自由化的目標,搭建了兩岸經濟合作的機制化平臺,標誌著兩岸經濟合作進入新的階段,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一協議去年9月生效,早期收穫計劃從今年元旦起全面實施。就貨物貿易來説,大陸方面對從臺灣進口的539項産品,臺灣方面對從大陸進口的267項産品,同時採取關稅減讓措施。對這些産品,根據其關稅稅率不同,還將於兩年內分三步將關稅降到零。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實施貨物貿易早期收穫計劃開局良好。就服務貿易來説,大陸對臺的11項開放措施、臺灣對大陸的9項開放措施,均已全面實施。今後,繼續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必將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合作,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第二件大事是,今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了“十二五”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綱要專辟一章,闡明瞭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的要點。首先是要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包括實施好早期收穫計劃,使雙方企業尤其是臺灣中小企業從中受益;也包括務實推進框架協議的各項後續協商。其次是要擴大貿易,促進投資,推進新興産業以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等等,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第三是要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支援海西以及平潭綜合試驗區在兩岸關係尤其是經濟交往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推進廈門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十二五”時期,大陸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氣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這個巨大的市場對臺灣企業和民眾是敞開的。實施“十二五”規劃綱要,必將為兩岸經濟合作創造更廣闊的空間,提供更強勁的動力。

  第三件大事是,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這一規劃貫徹了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具體目標、任務分工、建設佈局和先行先試的政策。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進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支援廈門經濟特區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這對充分發揮海西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獨特優勢、支援廈門市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提供片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實施這一規劃,必將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是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兩岸同胞的迫切願望,也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要求。很顯然,兩岸同胞應當抓住新的機遇,為之共同努力。我們將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務實推進框架協議的各項後續協商,全面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大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努力將兩岸經濟關係提升到新的水準。

  實踐一再證明,開展兩岸經濟合作,需要一個良好的兩岸經濟關係宏觀環境。今年是兩岸關係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始終確保兩岸關係前進的正確方向;鞏固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上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動;要維護兩岸關係發展的成果,確保交流合作給更多的兩岸同胞尤其是基層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要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在穩定兩岸關係大局中紮實推進交流合作,務實協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相信,兩岸同胞將繼續共同努力,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造福于中華民族。

  臺交會是兩岸工商企業界最早共同創辦的經濟交流合作平臺。舉辦十五年來,臺交會得到兩岸工商企業界人士的大力支援和積極參與,成為兩岸經濟合作的便捷橋梁和兩岸同胞交往的重要平臺,發揮了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積極作用。本屆臺交會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立足兩岸産業特點和優勢,進一步擴大展覽規模,創新辦會形式,豐富活動內容。預祝第十五屆臺交會順利成功,為兩岸經濟合作作出新的貢獻,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新的努力。(記者 高斯斯)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