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簡少玉。(台灣網資料圖)
台灣網3月12日北京消息 兩岸經貿交流的逐步深化帶來了兩岸間資本、貨物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兩岸人才交流與合作也隨著臺灣産業“西進”而日益密切。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簡少玉認為,加強兩岸人才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的深化和整合,而且有利於促進兩岸人員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溝通。
簡少玉從五個方面分析了兩岸人才交流與合作的趨勢,她認為,隨著臺灣科技型産業開始向大陸轉移,臺灣技術型人才到大陸發展的意願明顯增強,目前兩岸人才交流以産業合作為主線,表現為單向狀態(臺灣人才到大陸發展相對較多),並朝著正常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目前,臺灣人才結構呈“橄欖球”形,即中間大、兩頭小,初級勞動力和高級人才短缺,中間專業技術人才相對過剩。而大陸人才結構則呈“金字塔”形,即初級勞動力供應充足、中間的專業技術人才短缺、高級人才總量相對較大,但比重較低。簡少玉認為,從人才結構方面看,兩岸人才交流具有優勢互補性。
隨著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發展,兩岸人才仲介的交流和對接合作勢頭良好。為促進兩岸人才交流與合作的正常化發展,簡少玉建議,大力推進兩岸人才仲介平臺的建設,完善制度,拓展兩岸人才交流業務渠道,並著力探索搭建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平臺、構建兩岸人才交流常態機制化,積極探索兩岸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機制,有效服務和推動兩岸行業機構的交流合作。同時,大陸儘快制定或完善相關人士、稅收等法律法規,創造臺灣人才在大陸發展的政策環境,切實維護在大陸就業、創業的臺灣專業技術人才的合法權益。
“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人才交流與合作的雙向化進程會逐步推進。”簡少玉從培養熟悉兩岸市場的專業儲備人才方面著手,建議大陸繼續推出相應的兩岸人才交流合作政策,優先啟動與臺灣教育産業,加強兩岸各領域專業人才的交流和溝通。
簡少玉最後強調,加強兩岸人才交流與合作,是全球經濟區域化背景下兩岸經貿交流進一步深化的內在需要,不僅可以促進兩岸經濟整合,還可以借助兩岸民間相互交往,增加互信與溝通,促進雙方政策互動,創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記者 高斯斯)
[ 責任編輯:高斯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