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失業率9月可望下降 薪資兩極化恐成新挑戰

2009年08月24日 12:0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8月24日消息 臺灣下半年失業率可望隨經濟回暖而下降,但失業率下降不代表沒有失業問題,更需小心非典型就業者(臨時工及人力派遣)增加,導致薪資兩極化挑戰。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當局“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指出,依“經濟建設委員會”估算,失業率在6月至9月可能達6%,但預估到9月時,失業率可望止升回降。

  臺灣大學教授辛炳隆表示,觀察目前整體經濟情勢,比上半年預期還要更好,失業率也可望在暑假畢業潮後逐步下降,但未來失業率下降不代表沒有失業問題,仍有幾大方面須注意。

  他表示,失業率一旦因景氣復蘇而下降,臺當局的刺激就業、補助措施,補助對象就應該由全面性轉向選擇性,重點協助長期失業、弱勢群體找工作。

 

  辛炳隆表示,金融海嘯以來臺當局推出各項刺激就業措施,但並未聚焦協助弱勢失業群體。未來隨經濟復蘇、失業率下降,臺當局也應適時調整政策方向,重點協助弱勢群體就業。

  辛炳隆表示,失業問題為動態性,上半年面對金融海嘯,全球面臨失業率居高不下。隨國際經濟可望逐步復蘇,失業率也將逐漸止升下降。但這只解決失業率高的問題,其他如長期失業者仍找不到工作、非典型工作者增加、弱勢失業者等問題仍然存在。

  辛炳隆表示,有固定工作時間、地點、僱主的就業者,一般稱為典型工作者,反之則為非典型。非典型工作者比率增加,恐使平均薪資降低;非典型工作者也較容易面臨社會福利、保險不足、貧窮等問題。

  他表示,從金融海嘯邁向復蘇,企業更注重成本,近期已看到屬於非典型就業的派遣業大為興盛,凸顯臺灣勞動市場非典型工作比率增加,進一步造成個人薪資兩極化。

  辛炳隆表示,企業為降低用人成本,未來企業週邊業務、低階技術、行政工作等,將成為第一波遭派遣工作取代的工作。以美國為例,已有企業解雇人資、會計部門的正職員工,改採派遣人力的情況。愈屬於企業核心業務、忠誠度越高的員工,愈不容易遭到派遣等非典型就業者取代。

  他表示,暑期除有大學畢業潮外,8月“莫拉克”颱風衝擊臺灣經濟及就業市場,災區民眾求職陷入困境,失業率恐持續攀高。但隨災後重建上路、國際經濟形勢好轉,9月失業率能否穩定並有所下降為勞動市場轉折的觀察重點。(高琿)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