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8日北京消息 在近3千名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有13張臺籍人大代表的面孔總是會受到媒體的特別關注。儘管定居在大陸,13名臺灣省籍人大代表仍然心繫故鄉人,想臺灣同胞所想,急臺灣同胞所急,盡心盡力為臺灣同胞的福祉和權益建言獻策。
“希望國家能出臺具體政策幫助臺生順利就業,服務社會發展”,“建議加大保護涉臺文物力度”,“臺商非常期望兩岸銀行建立和加強業務關係”,“建議允許地方政府為臺資企業提供信用擔保,使符合條件的企業順利獲得融資服務”,“臺商子女就學的相關優惠政策需要進一步落實”等等。從臺資企業融資難談到臺生在大陸就業、臺商子女上學,臺籍人大代表們關注的目光深入到在大陸臺胞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建言解決臺企融資難
受金融風暴影響,海外市場的訂單量萎縮,以出口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的大陸臺資企業受到很大衝擊。在臺資企業面臨的困境中,融資難首當其衝。由於許多臺資企業資産註冊不在大陸,導致無法進行財産抵押和信用擔保,貸款自然受到影響。
臺商急,臺籍代表們更急。在兩會召開之前,臺籍代表們特意走訪台資企業集中的閩、滬、蘇、京、津等地區實地調研,了解到江蘇昆山等地政府為臺商建立的信用擔保機制受到臺商歡迎,於是便有了“由中央出臺政策,允許地方政府為臺資企業提供信用擔保,使符合條件的企業順利獲得融資服務”的書面建議。
除了建立信用擔保機制,同濟大學教授張雄代表認為,設立扶持臺灣中小企業的專項基金,對臺資企業的幫助更為直接,“基金既可以提供貸款,又能為企業提供信用擔保。”
建議設立兩岸金融合作實驗區
隨著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密切,關於兩岸金融機構建立和加強業務關係的呼聲越來越高,建立兩岸金融合作實驗區也頻頻被代表提及。
臺灣代表團團長、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梁國揚認為,加強兩岸金融合作已經勢在必行。
張雄代表則建議,將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設立在臺商集中的長三角地區。
呼籲鼓勵聘用臺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選擇在大陸深造,但就業成了一個難題:臺灣目前還不承認大陸學歷,在大陸就業又因身份證件問題有所限制。大陸現行的鼓勵聘用臺灣居民的特殊優惠政策,僅針對殘疾人和失業人員兩大弱勢群體,臺生群體卻一直徘徊在優惠政策的門外。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産科主任魏麗惠,在教學中遇到過許多優秀的臺灣學生,由於相關政策不完善,臺生只能被醫院等事業單位作為編外人員聘用,沒有醫療保險,不能評職稱和晉陞。“這些臺生對前途都很憂慮。”魏麗惠的擔憂溢於言表。
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軍了解到,今年醫藥大學75名畢業臺生裏,有56個想在大陸就業,“因為沒有大陸身份證,這些學生進社區醫院工作都有困難。”
陳軍建議,正在開展的百萬醫生進社區活動,也能夠讓臺灣醫學生參與,“這對他們既是鍛鍊,也是就業機會,還能為兩岸交流做一些工作。”
“對於優秀人才,應該儘快有辦法出臺,讓他們在大陸安心工作,安心生活。”這是代表們由衷的希望。
關注惠臺政策落實情況
各項惠臺政策措施的具體實施情況,也是臺籍代表們關注的焦點。
“比如臺胞子女在大陸就讀中小學和幼兒園,一視同仁適當照顧的政策本身是非常好的,但仍然有臺商反映,孩子上學時收費還是參照外籍學生標準。”胡有清代表認為,檢查督促必不可少,而且在實施過程中,會發現有一些惠臺政策需要有配套實施和細化操作的辦法。
“在細化操作方面,即使做一些補充,我們的政策就會更完備,收到更好的效果。”胡有清的觀點得到代表們的一致贊同。
以幫助臺胞解決實際困難為己任的臺籍人大代表們,借助全國人大這一平臺,在為臺灣鄉親們的福祉盡己所能。(記者 張弛)
[ 責任編輯:張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