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右一)昨天出面證實裁員消息時,時報産業工會總幹事黃惠偵(左一)鼓著腮幫子,心情沉重地在一旁全程錄音。臺灣《聯合報》記者林俊良攝
臺灣《中國時報》大幅裁員消息一齣,報係員工人心惶惶,入夜後大樓的燈光仍照常點亮,卻顯露一絲詭譎的氣氛。臺灣《聯合報》記者林俊良攝
台灣網6月19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有將近58年曆史的臺灣《中國時報》(以下簡稱“中時”),昨天宣佈大裁員,中時員工指出,裁員幅度將近5成,約5、6百人。中時也將由現在的13大張,縮為10大張,取消地方版,改版最快8月上市。
中時發行人周盛淵昨天中午拜會中時工會,下午召集主管開會,傍晚即發佈電子郵件給全社同仁,宣佈裁員、減張等決定。周盛淵併為此劇變而請辭。
對於裁員人數,中時社長林聖芬表示還待商議。他説,中時下一步將是先定位,決定版位方向後,才會開始談人力配備,預定7月才會確定該有多少人離開,離退案絕對會符合法律,甚至優於法律規範。
中時昨天在內部流傳的“人事精簡”案信件指出,9月1日起,每日印製張數調整為上限10大張,取消C落地方版;8月31日前,各單位以現有編制之1/2為精簡目標;至7月7日,編輯部將根據所確定版面,初步決定離退同仁名單,即日起受理同仁申請優離優退。
周盛淵在信中表示,整個報業結構和廣告市場的持續衰退,紙價和原物料的飛漲,都使中時赤字持續擴大。高層經過2個月研商,由中時董事長余建新提出“菁英報”想法,鎖定高社會經歷地位、高教育程度、高所得收入、高度國際觀的各界意見領袖,但仍是綜合性報紙。
中時晚間也發表聲明指出,“中時有鋻於臺灣媒體生態的變化,包括各種免費、實時資訊的充斥”,決定“重新定位報紙屬性,與既有媒體區隔”。聲明中説,時報媒體集團“旗下兩家電視公司與中時電子報已經能夠提供實時、影像新聞”,中時未來將提供更有深度的訊息與意見,以強化報道的權威性與影響力。
消息人士指出,中時今年原本已設全年虧損額,結果還沒到年中就已達到該數額,許多人早不看好,中時內部也早盛傳將朝小型“質報”邁進,只是沒想到終於來臨。許多中時記者在採訪新聞時臨時得知消息,也都震驚不已。
1950年余紀忠成立《徵信新聞》,後來更名為《徵信新聞報》,1968年更名《中國時報》。中時集團近年積極對外擴充,旗下包括電視臺及旅遊等公司。(高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