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1月6日消息 臺灣“中時電子報”的“臺灣新希望”專題報道了近年來島內治安惡化、犯罪率上升的現狀,國民黨2008參選人馬英九回應表示,治安不佳的主要原因往往和經濟有關,當經濟停滯、政局不穩、貧富差距加大時,犯罪率和失業率就會居高不下。他並提醒臺灣的執政者:最好的刑事政策其實是社會政策、經濟政策!
據報道,針對臺灣民眾關心的社會治安惡化現狀,馬英九表示,民進黨從2000年執政迄今,“經濟不振”與“治安敗壞”一直是最讓民眾不滿意的項目。但馬認為,以他自己當過兩任臺北市長的經驗,他深知改善治安是長期工作,不是短期就可以達成的,首長不能輕易作出“不切實際的承諾”,因為這樣反而會使得寶貴的警察資源遭到扭曲。
馬英九舉例,像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上任時發出“半年治安不改善就下臺”的豪語,“看似很有擔當,其實非常不負責任”。馬英九強調,這種操之過急、不專業的説法,很容易導致下屬在不當的績效壓力下,增加冤、假、錯案,或“一案雙破”以美化表面績效等情形,反而使得本已複雜的治安問題治絲益棼,不值得鼓勵。
馬英九認為,改善治安最重要者,取決於首長心態,自己在臺北市長任內每個月都要開兩次治安會報親自督導,“因為只有首長重視,下屬才會全力以赴!”通過對治安數據的精確解讀,就可以判斷治安的死角與該加強的重點。
馬英九還提醒執政者:“最好的刑事政策其實是社會政策、經濟政策!”他表示,唯有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就業、安養得到保障時,安和社會的理想才能充分落實,犯罪防治也不致事倍功半。(趙靜)
[ 責任編輯:趙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