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 胡錦濤作報告

2012年11月08日 19:1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高舉旗幟奮力開拓鑄就輝煌業績,領航中國信心滿懷共創美好未來。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報告。胡錦濤強調,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人民大會堂雄偉莊嚴,萬人大禮堂氣氛熱烈。主席臺上方懸挂著“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標,後幕正中是鐮刀和錘頭組成的黨徽,10面鮮艷的紅旗分列兩側。二樓和三樓的眺臺上分別懸挂著“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産黨萬歲!”的橫幅。  在主席臺前排就座的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成員有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汪洋、張高麗、張德江、俞正聲、徐才厚、郭伯雄、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宋平、尉健行、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羅幹、范長龍、許其亮、何勇、令計劃、王滬寧。

  大會由吳邦國主持。上午9時,會議開始。全場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後,全體同志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已故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吳邦國宣佈,黨的十八大應出席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共2325人,今天實到2309人。他對列席大會的黨外朋友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表示熱烈的歡迎。

  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分12個部分: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總結;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四、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五、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七、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八、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九、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十、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十一、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十二、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

  胡錦濤在報告中指出,十七大以來的五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

  在總結十年工作時,胡錦濤強調,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總結十年奮鬥歷程,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面向未來,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胡錦濤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胡錦濤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佈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在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時,胡錦濤指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主要目標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胡錦濤指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第一,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第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第三,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第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第五,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

  胡錦濤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要抓好以下重要任務。一是要支援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二是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是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系。七是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胡錦濤指出,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胡錦濤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這方面的重要任務包括: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胡錦濤強調,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二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四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胡錦濤指出,要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積極穩妥進行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入發展。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

  胡錦濤指出,要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中央政府將嚴格依照基本法辦事,堅定支援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

  胡錦濤強調,要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在國際關係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胡錦濤指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全黨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為此,必須抓好八個方面的重要任務: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産黨人精神追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産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嚴明黨的紀律,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

  胡錦濤強調,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必須增強創新意識,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必須增強宗旨意識,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須增強使命意識,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始終保持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

  胡錦濤報告過程中,全場多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現任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黨外人士,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主席及在京副主席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在京常委中的民主黨派、無黨派和民族宗教界人士韓啟德、周鐵農、蔣樹聲、陳昌智、嚴雋琪、桑國衛、帕巴拉?格列朗傑、黃孟復、董建華、張梅穎、張榕明、萬鋼、林文漪、厲無畏、羅富和、陳宗興、王志珍、何厚鏵、何魯麗、成思危、許嘉璐、蔣正華、孫孚淩、王文元、羅豪才、張克輝、張懷西、李蒙、袁隆平等作為來賓列席大會,在主席臺貴賓席就座。黨內有關負責同志也列席了大會。

  2700多名中外記者採訪報道了開幕會盛況。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