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及時公開資訊 積極應對日本核事故可能影響

2011年06月03日 22:04: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3月18日,多名從日本歸來的民眾來到解放軍307醫院檢查核輻射。近日,北京市解放軍307醫院核污染檢測中心正式啟用,為向從日本歸來人員,提供核污染檢測。中新社發 富田 攝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後,中國環境是否會受到影響一直為各方高度關注。中國在第一時間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路,並通過政府網站、權威媒體等多種渠道及時向公眾公開資訊,積極應對可能産生的影響。

  實時播報環境監測結果 及時解答公眾疑惑

  日本當地時間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發生特大地震,並引發海嘯。地震和海嘯致福島核電站遭破壞,出現大規模放射性物質釋放至環境的風險。自3月12日起,環境保護部就已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路,監測結果在環境保護部網站上公佈。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自3月13日起,每天實時滾動播報“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和“中國運作核電站周圍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的監測結果。為讓公眾更直觀的了解監測結果,環保部從15日起,開始在上述報告外,以“匯總圖”的形式發佈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有異常情況出現,會立刻通過媒體告知公眾。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自3月17日起,每日通過新華社發佈分析結果,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根據氣象分析放射性物質擴散的影響,國家海洋局對海域環境的分析等。

  自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以來,衛生部門一直在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並已及時部署了在北京、東北、沿海等14個省市開展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監測工作。

  此外,根據衛生部要求,31個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已指定了66傢具備輻射污染檢測和醫學處理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開展輻射污染檢測和醫學處理。公眾可通過本地12320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公佈的諮詢電話進行查詢。衛生部已委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並下發了《人體體表放射性污染處理方案》。

  衛生部還根據公眾的關注,先後在其官方網站發佈“核事故防護知識要點”、“放射防護中的碘知識答問”、“體表放射性污染醫學處理”、“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相關知識”等問答,解答公眾關注的問題,解除疑慮。

  迅速應對異常情況 確保公眾環境、食品安全

  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對當地食品農産品造成嚴重污染,日本政府已從多個地區的有關食品農産品中檢出放射性物質嚴重超標,並做出禁止流通和禁止食用的決定。

  為確保輸華食品農産品安全,中國國家質檢總局于3月24日發佈公告,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櫪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千葉縣的乳品、蔬菜及其製品、水果、水生動物及水産品,並要求加強對日本其他地區生産的輸華食品農産品中放射性物質濃度的監測和風險分析。

  25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連續發佈兩份通告,稱無錫和廈門分別發現日本籍入境旅客和曾停靠東京港的入境船舶核輻射放射性異常。

  福建省環保廳和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專家第一時刻趕赴廈門,對該輪停靠過的碼頭和航行過的海域進行全方位採樣檢測。監測結果表明,輻射劑量率的測量結果處於正常水準。該監督站還在廈門安裝放射性空氣吸收劑量率自動監測儀,對當地放射性環境水準進行實時自動監測。目前,輻射劑量率一直處於正常水準。

  兩名被檢測出核輻射放射性異常日本籍入境旅客,隨即被送往醫院進行復檢,並進行淋浴去污等醫學處理,再次復檢合格後放行。衛生部也在第一時間發佈公告,稱兩人雖然輻射污染檢測發現異常,但其污染程度不影響本人和他人健康。

  3月26日,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發佈消息稱,在黑龍江省東北部地區檢測出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27日,繼續在黑龍江省撫遠縣、饒河縣、虎林縣、東寧縣等四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

  環保部結合近年來當地輻射環境監測數據分析,初步確認所檢測到的碘-131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由於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帶來的附加輻射劑量極其微弱,小于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仍在當地本底輻射水準漲落範圍之內,因此不需要採取任何防護行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