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急劇擴張,交通卻越來越堵
治理擁堵,路在何方
“城市病”越來越重。
“上下班開車花3個多小時,路上不停地踩油門、踩剎車,累得腳都抽筋了。”對於北京居民安志良來説,這种經歷已經讓他變得麻木。
“過去上下班是朝九晚五,現在是朝六晚八。”企業職員呂小茵沒買汽車,為了避開交通高峰,不得不早出晚歸,乘公交、換地鐵,在北京的東西兩頭來回跑,真是苦不堪言。
步行難、騎車難、打車難、乘公交車難、開私家車難……如今,比西方國家更為嚴重的交通擁堵現象,正由我國的“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快速向二、三線城市蔓延,讓國人體驗到了汽車輪子帶來的苦澀。
人們不禁要問,各地都在不停地修路架橋,城市也在急劇地擴張,為什麼交通擁堵問題非但不能緩解,而且越來越堵?不少城市治理交通擁堵的舉措,是否“對症下藥”?
中國人多地少,汽車增長潛力大,是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必須考慮的大背景
目前,北京汽車保有量為460萬輛,美國紐約為800萬輛,北京的道路要比紐約寬闊,但北京的交通擁堵狀況卻遠甚于紐約,原因何在?有的專家認為,這是因為紐約人出行用車少,而北京人出行用車多的緣故。有的專家説,這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卻不是主要原因。
“現在北京市每平方公里的汽車密度達到了3000輛,而紐約僅為1000輛。根據國際經驗,每平方公里汽車密度為2000輛時一般不會引起較大的交通擁堵。目前北京汽車密度已經超標50%,是紐約的3倍,能不比紐約堵嗎?”深圳市維時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董國良表示。
北京的汽車密度為什麼比紐約大呢?
據了解,發達國家城市維持運轉的條件是為城市擴張提供足夠的土地,包括擴張區在內的每人平均建設用地高達300平方米左右。中國要維護糧食生産安全,確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被突破,只能提供約70平方米的城市每人平均建設用地。紐約的每人平均建設用地約1000平方米,而北京只有約100平方米。雖然北京的汽車較少,但由於土地面積更少,造成了單位面積上的“超載”。
更讓專家擔憂的是,我國大多數城市發展借鑒的是發達國家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現在我們城市的汽車保有量比發達國家少許多,交通擁堵和環境惡化的情況就這麼厲害,將來怎麼辦?
“交通擁堵是現行城市模式的本性。在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使這個本性暴露得更加充分。”董國良表示,發達國家城市模式與中國國情極不相容,如果説大量佔有土地的城市發展模式帶給發達國家的只是困難,帶給中國的則是災難。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9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接近1.7億輛,汽車總量達到6200萬輛。但是,我國每100人擁有汽車還不到5輛,僅相當於美國上個世紀20年代的水準,日本60年代的水準,韓國80年代的水準,未來汽車市場增長潛力十分巨大。
能夠通過限制汽車數量增長的方式來治理交通擁堵嗎?專家普遍認為,汽車是國家的一大産業,直接拉動稅收、就業,帶動鋼鐵、橡膠、金融、基礎設施等相關産業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保持汽車工業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目前不能限制汽車數量增長。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