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蔬菜種植戶老吳夫婦在自家的蔬菜大棚裏忙碌著。2日14日是農曆大年初一,雖然室外依然寒冷,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104團蔬菜站的蔬菜大棚內早已是春意盎然,農戶們忙碌著,要趁節假日把菜賣個好價錢。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2009年實施“大調整”“大轉變”戰略,使得這個一度計劃經濟色彩濃厚、黨政軍企一體化的“航母”集團,加速市場化戰略轉型。今年上半年,中央先後召開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與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給兵團戰略轉型提供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從開荒到休耕
農二師31團位於塔裏木河下游、塔克拉瑪幹沙漠前沿,這個偏僻的“風頭水尾”之地,也同樣感受到兵團轉型與跨越式發展帶來的震撼。
今年75歲的退休職工黃富貴,1960年從湖北黃陂支邊來到兵團。他到31團報到時,是坐著“史達林100”推土機進來的--推土機鏟到哪,哪就是路。
黃富貴和戰友們沿著塔裏木河走進荒漠,挖“地窩子”住下,每天開荒。如今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塔河馬鹿,在當年根本不怕人,愛啃拓荒者撂在地頭的衣服。
如今,讓屯墾戍邊幾十年的老軍墾們感覺震撼的是,兵團2009年發佈了禁止水土開發的“四條禁令”,一寸土都不許開荒了。
半個多世紀以來,新疆兵團以其農業機械化程度和科技水準較高,躋身全國最重要的棉花基地行列。但是,長期以來“以農為主”的發展模式,特別是以水土開發為特徵的外延式擴大再生産模式,嚴重制約了兵團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構成較大壓力。
為此,2009年6月,兵團確定了以農業産業化、新型工業化為主要內容的“大調整”“大轉變”戰略,實施“減棉、增糧、增畜、增果”的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方針。
31團紀委書記張應丹説,31團現有耕地面積10萬畝,全年總配水量為6000萬立方米。如今,31團休耕了4萬畝地,並通過結構調整,將剩下的6萬畝耕地中的4.5萬畝,種上了紅棗和香梨,以提高經濟效益,節約用水,保護生態。
通過採用高效節水技術,如今31團耕地的畝均用水量,從原先的七八百立方米,降到現在的350立方米。而最新引種的大棚紅棗,現在處於行情最好的時候,每畝地純收入可達8萬餘元。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