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四大族群

時間:2008-01-23 16:16   來源:SRC-423

 

  臺灣人口若依據移居島上時間的先後,可以分為四大族群,分別為:

  臺灣原住民族
  鶴佬人
  客家人
  “外省人”

  而近年來由於臺灣人與東南亞國家人民通婚(大部份是臺灣男性和東南亞女性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所謂的第五大族群的出現。

  人口劃分

  漢族本省人(包括鶴佬人約73%、客家人約12%)85%;“外省人”13%;原住民2%

  以文化人類學來區分,主要分為南島語系的臺灣原住民族與漢藏語系的漢族,鶴佬人、客家人、多數“外省人”,皆屬於後者。

  臺灣原住民族

  在日據時期,依據居住地區分為高山的高砂族及平地的平埔族。臺灣光復後,統稱為山地同胞(不分居住地,簡稱山胞)。近年來統一以臺灣原住民族為稱謂。由於山地的阻隔,語言與風俗習慣迥異,而有亞族的再區分。目前共有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與撒奇萊雅族等十三個亞民族為臺灣當局所承認,另外屬泰雅族一支的賽德克族正積極爭取成為第十四個原住民族。

  漢族

  在臺灣的漢族佔總人口的98%。臺灣話、客家話等均屬於漢語方言。

  鶴佬人

  又稱為閩南人、福佬人、Holo人,主要是從明末至清朝時期,由福建省南部(閩南)移民而來。又根據原居地,有漳州鶴佬人、泉州鶴佬人之分,經過數百年來的人口流動,兩者平均分佈在島內各處。目前為臺灣四大族群中人數最多的族群,佔人口總數的73%左右。

  鶴佬人語言以臺灣話為主,為閩南語的一支,可依據漳、泉音融合程度的多寡,粗略分為南部腔、北部腔、宜蘭腔、海口腔等,各腔間彼此差異性不大,在聲調上尤其一致,僅有幾個字詞發音不同,溝通無礙。

  客家人

  在臺灣清朝時期或更早,由粵東、閩西一帶移民而來的。

  又根據原居地,有四縣客家人和海陸客家人之分。目前臺灣客家人的分佈,以北部桃園、新竹、苗栗地區最多。

  除了桃竹苗三縣以外,客家人集中的地方,還包括南部的六堆地區,主要是指屏東縣的內埔、長治、麟洛上局樹、萬巒等鄉鎮,及高雄縣美濃、六龜等鄉鎮。這一帶,客家人總數大約三十多萬,幾乎以四縣客家人為主,是全臺第二個客家人集中的地方。

  其他各縣市中,東部花蓮縣是客家大縣,客家人口占全縣百分之四十,達十幾萬人。再就是臺東縣,客家人口占全縣大約四分之一。另外,客家人相當多的縣市是臺中、南投、高雄三個縣,客家人佔百分之十幾。

  其他如臺北和高雄兩市,客家人人口也都不少。至於臺南縣、臺南市,是客家人最早來到的地方,但多使用閩南語,與閩南人同化,或遷居他處。

  客家人語言以客家話為主,又分為四縣腔(桃園、苗栗,高屏六堆地區)、海陸腔(新竹、花蓮部份地區)、大埔腔(臺中東勢一帶)、詔安腔(雲林侖背一帶)和饒平腔、永定腔等。

  “外省人”

  “外省人”一詞與“本省人”意義相對,有時被稱為新住民。主要是指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遷居臺灣的大陸各省人民,早期多聚居於眷村,近年來開始散居於臺灣各地。其語言除原鄉語言外,主要使用普通話。

  馬祖人

  或稱閩東人、福州人。居住在馬祖地區,其語言使用福州話。多數情況列為“外省人”。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