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屆臺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7日在臺北世貿南港展覽館登場,主辦方多次肯定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為臺灣自行車產業帶來的助益。
展覽會上,來自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的1092家廠商共設3288個攤位,共同展示世界自行車行業最新技術與產品,兩岸自行車業的深化合作以及ECFA帶來的效益也眾所矚目。
ECFA早收計劃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自今年1月1日起,該計劃啟動第二階段降稅,涉及產品更加廣泛多元,自行車產品及其配件即是其中一項。
臺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施顏祥說,和大陸簽訂ECFA後,2011年1月自行車平均關稅降到5%,2012年更是降低到零關稅,“這對于臺灣自行車和零部件出口到大陸有很大助益”。
臺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羅祥安也肯定ECFA帶來的後續效益。他說,2010年臺灣從大陸進口自行車約56萬輛,去年約50萬輛,而2010年臺灣銷至大陸的自行車約1.1萬輛。受惠于ECFA,臺灣銷往大陸的自行車成長至3.3萬多臺,無論是數量或金額幾乎成長3倍,零配件年銷售額也翻了一番。
今年前兩個月,臺灣銷往大陸的高級自行車已超過2萬臺,達到上年的60%。羅祥安預期今年臺灣自行車相關產品銷往大陸將進一步成長。
不少大陸廠商也赴臺參展。天津顏事達自行車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于存斌告訴記者,大陸業者很看重與臺灣業者的合作,“臺灣自行車產業起步早,處于產業高端,通過合作,大陸業者可以借鑒不少先進的生產和行銷經驗”。
據了解,臺灣正致力于促進自行車產業的升級轉型,打造全球高級自行車研發、生產、銷售中心。在單價上,臺灣出口大陸自行車單價超過500美元。而于存斌透露,大陸出口臺灣的自行車產品每輛均價在50到60美元。(記者任沁沁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