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自然風光取勝的景區,臺灣還有很多老街巷適合不趕時間的個人遊客閒逛。這些各有特點的社區和散落其間的小店,充滿濃濃的“古早味”,真正體現了當地居民對精致生活和文化傳統的追求,也是過去團進團出的大陸遊客難以看到的一面。
“康青龍”不是人名,是臺北三條小街永康街、青田街和龍泉街的統稱,泛指這三條街道周邊區域(東起大安森林公園,西到兩廳院,北起東門市場,南到臺灣大學)。
來到這一帶,放眼所及,都是不起眼的普通民居和狹小街巷,而真正步入其間,會在不經意間看到坐落在民宅一樓小院里裝修得古香古色的小茶館,堆滿舊書的二手書店,門面簡樸、經營多年的蔬食館,飄出濃濃香氣的咖啡館,還有展示獨特設計的棉麻服裝店等。
和北京的南鑼鼓巷不同,這些小店並不集中,而是散落在大大小小的巷子里,需要旅遊者耐心尋找、品味。不過在風和日麗或小雨淅瀝的天氣,漫步在安靜的小街巷里,偶爾與買菜的老太太和推兒童車的母親擦肩而過,不失為體味臺北“古早味”的好方法。
這個區域堪稱臺北的文教區,內有臺灣大學、師范大學和政治大學等知名學府,此外還有不少獨立書店、畫廊、文化中心和藝術家工作室在此落戶。目前,臺北旅遊觀光部門正致力于把這個地區塑造為有生活趣味的旅遊區域。
若要更多體會老臺北的昔日繁華,還可造訪淡水河畔被稱為“大稻埕”的老城區,這里保留了相當一片舊式街區,其中以迪化街最為典型。這條始建于十九世紀中期的街道,由于臨近港口,一直是臺北重要的南北貨物、茶葉和中藥材的集散地。街上有70多座閩南風格與西洋風格結合的騎樓古厝,有過去的洋行、郵局和商行,現在則以中藥店最多,其中不乏經營數代的老店。
除了懷舊,遊客在這里也能採購甘草梅、熬制酸梅湯的中藥包、杏仁豬肉紙等特產。
漫遊寶島,還有不少值得一去的老街古巷。歷史悠久的小城鹿港,因為羅大佑的《鹿港小鎮》而聞名兩岸。與臺北相比,鹿港瑤林街、埔頭街和大有街一帶的老街區更有閩南鄉土風味。清朝乾隆年間,鹿港與大陸貿易頻繁,因此當地人沿著臨河港岸設立眾多商行,現在雖然盛況不再,但是保存了相當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街區。
在這里,穿行在迷宮一般的狹小巷弄中,兩旁都是紅磚灰瓦的院落、斑駁的木門、古式山牆,時不時還會看到老式點心店、茶館和傳統手工藝商店,頗有古趣。
位于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的奮起湖,因為曾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轉站,而孕育了一條全臺海拔最高的百年老街。老街全是石階步道,一層接著一層,酷似臺北知名景點九份。這里不少都是傳承數十年的傳統老店,糕餅鋪、皮蛋行、豆腐店、木屐攤……一應俱全,古風別具。
沿著老街四面的石階小徑走開去,便是依坡而建的古樸民居。遙聞山間回蕩的火車汽笛聲,混雜店主們熱情招徠客人的吆喝聲,讓人依稀可辨這里的昔日風華。
此外,被稱為臺北最美街道的富錦街因為遍植菩提樹,綠蔭宜人,非常適宜散步;臺南的安平老街以豐富、道地的美食著名;新北市鶯歌鎮的老街,集中了百家陶瓷店鋪,從倣古瓷器到創新設計的陶藝應有盡有……(記者 傅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