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蔣介石眼中外國元首:曾被甘地反駁無言以對

時間:2010-10-18 10:45   來源:鳳凰網歷史

  核心提示:蔣介石這次訪問印度的一片苦心至此已和盤托出,然而甘地對此不以為然,他反駁説:“世上只有受難者才知道受難者的苦痛,所以我對中國在抗戰中做出的犧牲,懷著很深的同情。但是,閣下,貴國既然是英、美的同盟國,那麼請問,為什麼這次戰爭最重要的決策機構——盟國參謀總長聯席會議,至今沒有中國代表參加呢?可見英、美的‘民主’、‘同盟’是假面具。為了維護白人的利益,他們是絕不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我們東方民族的。戰時對你們尚且如此,戰後和會上我們將處在什麼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恕我直率提出,閣下豈忘了當年的‘凡爾賽和會’了嗎?”

  甘地雖居鄉村,但卻熟知天下大事。他的這席話説得蔣介石無詞以對,頗為尷尬。

托洛茨基

  本文摘自:《蔣介石評説古今人物》,作者:戎向東,出版:團結出版社

  托洛茨基

  1923年8月5日,蔣介石奉孫中山命令,于上海會見蘇聯代表馬林,和張繼、汪精衛等籌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準備赴俄,考察黨、政、軍三方面情況,並觀看蘇聯動態和了解其真實意圖,蔣任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團長。16日,蔣率代表團由上海乘船啟程,于9月2日抵達莫斯科。

  在考察的同時,蔣介石還會見了不少要人。與最早來中國的維金斯基見面五次。據説維金斯基曾勸蔣加入共産黨,並答應給他幾個師的裝備,于西北建軍,統一中國,不必回廣東幫助孫中山。蔣以請示孫中山而婉拒之。與馬林見面三次。蔣對季諾維也夫印象最壞,認為他“殊無振奮氣象,外強中乾”;此外蔣會見了外交人民委員齊採林、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裏寧、共産國際遠東局書記胡定斯基等。其中,他對托洛茨基印象最好。從蔣介石的記述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對托洛茨基有好感,緣于托洛茨基對蔣“爽直”的談話給了他有益的啟示。蔣介石説:“我在莫斯科期間與托洛茨基相談最多,而且我認為托洛茨基的言行亦最為爽直……托洛茨基托我回國要口頭報告我們國父的一點,就是他們蘇俄自1920年對波蘭戰爭結束以後,列寧對於世界革命政策有了新的指示:‘就是其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對資産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爭,應在道義與物質上予以儘量援助,但不復使用其正式軍隊直接參戰以避免其在各國革命期間再對蘇俄引起與民族有關的問題。’”托洛茨基還代表列寧和蘇聯政府對蔣介石説:“蘇聯對於中國革命的援助,除了不能用軍隊直接援助外,其他武器與經濟需要,都當盡力積極援助。”這些話對蔣介石的鼓舞極大。所以,後來蔣介石幾經考慮,接受了黃埔軍校校長的職務,依靠蘇聯的幫助,專心致志地辦校治軍,終於為他後來的獨裁統治打下了基礎。

  此外,托洛茨基的臨別贈言“革命黨之要素,忍耐與活動二者,不可缺一”,蔣引為自己的座右銘。

  邱吉爾

  1943年11月21日,參加中、美、英三國開羅會議的蔣介石拜會了邱吉爾。自從緬甸陷落,中國戰場面臨極大困難,重新打通滇緬路至關重要,於是蔣首先提出緬甸反攻需英國出動海軍向孟加拉灣進軍,以便海、陸兩路夾攻,收復緬甸全境,以恢復滇緬公路,確保中國的補給線。蔣聲明:“反攻緬甸不僅僅是中國的需要……讓日本人留在緬甸,我相信,這尤其不符合我們偉大的盟邦英國的利益。”

  但邱吉爾決定先照顧歐洲戰場。他堅決認為,開羅會議是德黑蘭會議的前奏。在德黑蘭,美、英與蘇聯將就歐洲戰場作戰方針最後攤牌,“史達林是個強硬的傢夥!”“開羅會議期間,我們和羅斯福應集中精力,討論歐洲戰場,以便在德黑蘭會議上共同對付史達林!”邱吉爾知道,蔣介石很討厭史達林。

  但牽涉到國家利益,個人好惡倒是次之。蔣對邱氏的主意深為不滿,“把緬甸作戰取決於歐洲戰場,這不是貶低中國戰區的地位了嗎?”“如果把緬甸作戰推到德黑蘭會議以後討論,那中國代表團來幹什麼?我們乾脆先回國好啦!”

  邱吉爾則要蔣“先散散心,休息一下”,説埃及名勝很多。蔣介石被激怒了,進一步認識到英國“于中國存亡生死,則更不值一顧矣”。“開羅會議之經驗,美國絕不肯犧牲絲毫之利益以濟他人。英國人誠不愧為帝國主義之楷模也。”

  但羅斯福不同於邱吉爾。他認為中國如果得不到盟國的有力支援,一旦屈服於日本,將大大增加歐洲戰場的困難。美國將不得不從歐洲抽身,把全部力量投向太平洋戰場。這將會大大延長戰爭。

  經過一番商談,三方終於坐到一塊。

  在討論亞洲行動計劃時,蔣介石拿出了史迪威起草的建議書,要求:英國海軍攻佔緬甸的安達曼群島,並登陸攻取仰光。在欽敦江上建立橋頭堡,派空降部隊攻佔英都,以控制通往密支那的鐵路線。中國軍隊以及在印度的中美軍隊分兩隊進入緬北,配合行動。這就是蔣介石提出的“海盜”計劃。

  英國堅決反對,邱吉爾惱火地説道:“海盜計劃會削弱英軍在歐洲的兵力。”

  英國人很不客氣,在三國元首在場的情況下,經常使蔣介石難堪。具有典型英國人作風的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元帥認為:“對外國人就應予冷落,如果這個外國人又是非白種人,就還應該再踩他一腳!”這是殖民主義者長期養成的習慣。

  他們把各種作戰計劃遞到蔣介石面前,不懷好意地説:“請閣下談看法!”蔣介石的一班人馬遇到這種情形,經常採取的方法是“湊在一起小聲地議論著”,然後其中一個人説:“我們希望聽聽你們的高見。”

  當會議結束時,英國人就用嘲笑的口吻説,“純粹是浪費時間”。朝著馬歇爾聳聳肩,“只是由於馬歇爾和美國的觀點,我們才不幸遇上這種令人掃興的事情”。

  蔣介石(左一),羅斯福(左二),邱吉爾(左三)在開羅會議上的合影。

  蔣介石對邱吉爾等人如何評價呢?他在日記中寫道:

  宴後,邱又導余至地圖室,指示各戰區作戰之現狀,其實,此等語皆余所熟聞者,而彼乃津津樂道。邱氏為英國式政治家,實不為盎格魯撤克遜之典型人物。雖然思想與精神氣魄不能與羅斯福同日而語,而其深謀遠慮,老成持重,則現代政治家中實所罕見。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