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與世無爭的安詳部落裏,一片片精耕細作的農田見證著鄉民的勤儉樸實。村裏現有1600多口人,近400戶人家,佔地面積2.03平方公里。民風樸實、敦親睦鄰。1977年,“臺灣省教育廳”駐彰化縣督學徐秉琰(陜西省人)首次到陜西村視察、督導,確認陜西村民的先人是由陜西先遷至福建沿海,明末清初遷到臺灣,並定居此地從事農墾活動。這一發現在當時引起了全臺陜西籍人士的尋根熱潮。走在水尾巷,保存完好的紅磚瓦房讓人眼前一亮,熟悉的閩南建築風格竟在這裡鋪開畫面。村民林旭紳告訴記者,這裡很多房子的建材都是從福建運來的。
古式飛檐的廟堂內供奉著烏面將軍馬信的靈位。據考證,烏面將軍是340多年前隨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陜西籍名將馬信,他率部眾到臺灣中部彰化平原屯兵墾荒,披荊斬棘,維持當地治安,興修水利,將秀水鄉一帶屯墾成了富饒豐盈的村落。為感念其功德,村民們在清嘉慶年間建廟奉祀並尊其為烏面將軍。
82歲的臺灣中部地區陜西省同鄉會理事長王秉權眼眶泛紅。“我每天都煮麵片,愛吃麵條。”這位耄耋老人的生活習慣裏還留著很多陜西人的印記,他隨口用地道的綏德話向記者説起了“陜西八怪”:“辣子是道菜,鍋盔像鍋蓋,麵條像腰帶,姑娘不對外,板凳不坐蹬起來……”
60年前,陜西漢中女孩周輔平與一位藍田男孩來到臺灣。如今,定居臺中的她,對於故鄉仍有深深的感情。因為做得一手好麵條,同鄉們常常到周輔平家裏吃她做的漢中熱麵片。60年間,她一共回老家陜西省4次,第一次在1996年,從美國輾轉到北京再到西安;後來幾次都是從臺灣經香港到陜西的。“現在可以直接從臺北飛西安了,我很期待下一次歸鄉。”周輔平説。
陳彬彬笑道:“我是made in Taiwan的陜西人,100%陜西血統。”陳彬彬現任美國大中船業經紀及代理公司總經理,他希望能把業務拓展到陜西家鄉。
一場“兩岸陜西一家親——鄉音鄉情聯歡會”把濃郁西北風情的秦腔清唱、舞蹈《踏歌》、嗩吶獨奏、摺子戲、陜北民歌帶到陜西村,也把陜西村村民的思緒拉到 2500公里 之外的古城西安、故土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