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虎咬豬、棺材板、波霸奶茶 臺灣美食怪名多

時間:2010-03-09 10:05   來源:人民網

  棺材板是臺南當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覺得十分特別,其實棺材板只是將吐司中間挖空,填入雞肉、雞肝、蝦仁、紅蘿蔔、馬鈴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蓋起,這道小吃需趁熱切塊品嘗。

  臺灣地區的飲食,與祖國內地飲饌一脈相承,但也有其地方特色。在臺灣,各種菜館無所不有,最富特色當是風味小吃,極受當地人民歡迎,而且吸引無數慕名前往品嘗的各地遊人。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內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而這麼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在東海夜市就能找到。

  波霸奶茶可説是臺灣相當具有代表性的飲品種類。位在臺南市東寧路上的O-JA紅茶專賣店,便推出了相當少見的紫山藥波霸,迷人的粉紅色調,讓你同時擁有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愛玉冰,這是臺灣夏季最具地方特色的風味飲品。它是將一種常綠灌木愛玉子的種子曬乾、揉碎,入入水中攪拌成“凍”狀,形如閩、粵“石花糕”,再調上冰和蜜。其色澤晶瑩,芳香獨特,清涼解暑,為其他飲品所不及,大受歡迎。它是清代臺灣一小商首創,因讓女兒愛玉上街叫賣,人稱“愛玉冰”。

  臺灣的小吃種類眾多,不過其特色能夠與美國漢堡相比的,或許就是臺灣的割包了。白麵皮割包蒸好後,就像一個張開的虎嘴,裏麵包滿豬五花肉,因此這種食物又被稱為“虎咬豬”。

  想零距離體會臺灣的平等主義,一定要去臺北西門町的“阿宗面線”,並付出排隊的代價。從最初街邊的流動面檔,到今天偌大的店舖,唯一不變的,是那用柴魚頭湯熬製,韌性十足,還有入口清爽滑口的手拉麵線,令人一試難忘。 

  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兩種吃法。其中一種也流行于粵港澳,但在這些地區稱為涼粉。這種涼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但做法、材料等均不同,它在做法上跟廣東的龜苓膏、涼粉一類非常相似,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據説以苗栗縣九華山的仙草幹最出名。幾十年前的人們吃仙草,主要是把它切成小方塊,再簡單地加上糖水和碎冰。雖然也有熱飲,但我覺得還是凍吃為妙。配上用糖水浸制的扁豆與彈牙的黑珍珠,啖啖清涼令人心境平和。但店員告知,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臺灣地區的甜不辣或天婦羅則和傳統的日本天波羅有些差異,主要是用熱油炸魚漿混合物,不另外裹上澱粉漿。一般而言,油炸後再與蘿蔔、豬血糕等其他食材一起水煮的吃法稱為甜不辣,或稱為“關東煮”,而水煮甜不辣除了薄片外,尚有細條等樣式。至於魚漿直接油炸後就淋上甜辣醬食用的則稱為天婦羅,只有薄片一種形式,又以基隆廟口夜市、臺北士林夜市、臺北萬年大樓等地的最有名。

  阿給是日文“油豆腐”(油揚)發音的直接音譯,是臺灣淡水鎮有名的小吃之一。阿給的做法是將油豆腐的中間挖空,然後填充浸泡過滷汁、或肉燥粉絲,以魚漿封口,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醬或其他特殊醬汁。阿給的由來,是源自1965年楊鄭錦文女士所發明,起初是為了不想浪費賣剩的食材,而想出的特殊料理方式,創始店位於淡水鎮真理街上。

  已有三十餘年歷史的“阿婆鐵蛋”,創始人為楊碧雲女士。當初六○年代原是經營自助餐以及麵店,那時候正在滷蛋,因為過於忙碌無意間鹵得太久,沒想到硬硬的滷蛋讓許多客人吃了之後都讚不絕口,這就是鐵蛋誕生的故事喔!淡水的“阿婆鐵蛋”是鐵做的嗎?答案當然不是,“鐵蛋”是淡水特有的名産,又名石頭蛋,而當您來到淡水沒來吃到阿婆鐵蛋,那就太可惜了!“阿婆鐵蛋”是淡水真正的鐵蛋創始者,其位於中正路老街轉往渡船碼頭的轉角處,十分好找,因此除了平時的遊客外,每逢假日來往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門前斗大的“阿婆鐵蛋”招牌也成為遊客來淡水留影的最佳景點之一喔。

  “薑汁撞奶”是姜麻園名産。去年獲選為全臺十大經典農漁村的姜麻園,以山景和美食聞名,其中,雲洞仙居的薑汁撞奶、姜母雞酒,更是遠近馳名的美食

  割包原本是尾牙(農曆12月16日)時才吃的小點心,如今已在臺灣夜市普遍吃的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漢堡,白皙、鬆軟如包子一般,趁熱夾進入口即化的豬肉和酸菜、再灑上花生粉與香菜,氣味芳香、口感絕佳。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