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競 制圖

□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義工為遇難的大陸遊客祈禱。新華社圖片
□晨報記者 楊育才 徐妍斐
4月27日發生的阿里山小火車翻車事故,讓“臺灣遊”的安全問題再回人們的視線。今年6月大陸居民臺灣自由行試點在即,臺灣是否存在高危景點?大陸遊客如何才能在臺灣玩得盡興、玩得安全?
意外增多首先是遊客多了
在阿里山這次小火車翻車前,臺灣也發生過多次旅遊安全事故。為什麼臺灣遊近年來事故頻發?
對此,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會秘書長許高慶昨天向晨報記者表示,在臺灣旅遊對大陸開放以前,日本遊客一直是來臺旅遊的主力。現在的主力則是大陸遊客,“今年大陸遊客的人數可能會達到日本遊客的兩倍。”許高慶表示,人數越多,事故發生的比率肯定也會相應增加。
本就是臺風地震多發區
許高慶認為,大陸遊客更傾向于環島遊,臺灣多山地與海岸,這些地區相對來說發生意外的比例就會更高。
上海錦江旅遊有限公司出境旅遊中心總經理董明認為,臺灣遊事故多發,和臺灣的地理位置、地質結構以及氣候等有很大關係。“臺灣是地震、臺風多發區,特別是臺南地區,自然災害頻發。”
臺南的基礎設施較差
董明認為,除卻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原因。“和臺北相比,臺南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差,一些基礎設施沒有得到及時維護。”
董明還表示,臺灣人愛吃的檳榔樹也是“罪魁”之一。“為了方便採摘,臺灣在沿岸沿路都大量地種植檳榔,但檳榔樹根很淺,對泥土石塊的加固能力很弱,種檳榔的地方,土質都會遭到破壞,在臺灣這個臺風暴雨盛行的地方,這是非常危險的。”
[出行建議]
“自由行”前不妨先看看臺灣人遊什麼
目前,前往臺灣旅遊的大陸居民都是團隊客,由旅行社安排吃住遊,發生意外事故後也會有旅行社協助處理事故。當自由行實行後,散客在臺灣旅遊的安全如何保障呢?
對此,許高慶表示,由于自由行不確定性更大,在臺灣也沒有接待方,目前,他們正在提請主管部門審批,在自由行實行後,由全臺旅遊公會來協助處理意外情況的善後。
貴州中青旅赴臺辦中心總經理朱曦昨天下午告訴記者,臺灣自由行遊客要事先做足功課。“旅行社帶團都會精心挑選安全路線,哪些季節哪些地區比較危險就規避。而自由行遊客只能自己事先摸熟當地情況,現在網絡資訊發達,不難尋找相關信息。”
臺灣西南旅行社的宋先生昨天也表示,大陸遊客不妨多關注一些臺灣當地的民俗景點。“臺灣本地人和大陸遊客在選擇旅遊地點時很不同,臺灣人更喜歡去看美術館,去看淡水湖等,這樣隨意性比較大,安全性也比較高,可以推薦給大陸的自由行客人。”
針對大陸遊客偏愛“環島遊”的特點,許高慶表示,臺灣旅遊界有一些特別的措施,比如“必須使用七年以內的新車接送”,力保在不同地形及長途行駛的安全。
董明則提醒遊客說,赴臺的遊客,無論是跟團還是今後自由行,最好都購買保險,以應對突發事故。
遊至此處須謹慎
根據季節和氣候的不同,臺灣旅遊淡旺季明顯。上海錦江旅遊有限公司出境旅遊中心總經理董明告訴記者,5月下旬到9月份是臺灣遊的淡季,9月底到來年5月則是旺季。
無論淡旺季到臺灣旅遊,在以下四個地方,都必須特別注意安全。昨天下午,對每個地方的危險之處,董明一一作了介紹。
蘇(蘇澳港)花(花蓮)公路
事故:從2002年至今,蘇花公路曾經發生過7次較大的塌方事故。其中2010年10月21日,因暴雨引發大面積坍塌,249名大陸旅客受困,20名遊客失蹤。
危險性:蘇花公路一面靠山,一面靠海,行駛在這條路上,能一覽太平洋壯觀的景色。但是這條路是開鑿在峭壁上的,山體大多以土石結構為主,特別是在雨季很容易發生塌方或滑坡。每逢下大雨,當地就會封路,有當地人士甚至稱蘇花公路為“死亡之路”。
花蓮太魯閣
事故:去年1月29日,28歲的大陸女遊客王捷在太魯閣遊玩,在交回安全帽走往遊覽車的路上被落石砸中頭部不幸遇難。 2月10日,另一名浙江遊客也在太魯閣被落石砸中,所幸沒有大礙。
危險性:太魯閣很多路段都是臨淵鑿壁而成,隧涵橋梁相連,以當時技術條件鑿出來非常不易。但這里地處地質活躍帶,雨水較多,長年累月下來花崗岩很容易風化、松動。因為加固工作做得不夠,會有一定比例的墜石傷人。遊客進入必須要戴安全帽才能遊玩。
阿里山
事故:2007年4月15日,阿里山竹橋斷裂,11名遊客摔傷。今年4月27日,小火車翻車,造成5死100余傷。
危險性:阿里山是大陸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有兩種上山方法,一是乘大巴抵達山腰,再乘坐接駁小巴上山;第二就是乘坐小火車。坐小火車最有味道,特別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比較輕松。但是阿里山的植被比較原始,為維護其原始狀態,景區很少刻意地人工維護,就容易出現安全問題。
臺北野柳地質公園
事故:2007年8月8日,重慶市第18中學教師廖鑫在野柳地質公園遊覽拍照時被海浪卷走失蹤。
危險性:野柳公園都是海水衝刷出來的各種形態,一邊怪石嶙峋,一邊海浪驚濤拍岸。但只要不冒險越過紅色警戒線,還是比較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