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見書名時確實有些迷惑,“兩個人”就說“兩個人”便好,為何要再多加一個“兩個”?看完書,覺得似乎懂了這個書名,也可能只是自己的一點理解,畢竟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我來說,這個書名最終說服了我,是因為這是一本寫人的書。如果讓我給這書名加上標點,應該會是:兩個,兩個人。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書里十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里都有他和她。有些從相識開始寫起,有些早已相識,重要的是在每個故事里,他們在一開始都是“兩個”,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情懷。而“兩個人”,這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就好像“朋友”、“戀人”或是“知己”,它是不可拆分的,否則意思就變了。
在書中,他和她相遇了,但還不夠,因為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故事,心門不是隨時敞開著的。于是有一天,那個人來到你面前,叩響了那扇門。有的人相遇了,一見如故,緣分正好,打開門,相知相守;有的人沒那麼幸運,曾經因輕率地開門而受過傷,再來敲門,他或她都是遲疑的;有的人未曾受傷,但那扇門習慣性地關閉已經太久,門外的人一直敲門,屋主卻還是猶豫著……
一個在門里,一個在門外,他和她是兩個,終于有一天,心門打開,伸出的手終于不再孤獨地懸在半空,他和她成了“兩個人”。從此他們住進對方心里,曾經的緊閉的、上鎖的門扉也不復存在了。
讀這本書,是種享受。文字很清雅,很幹凈,讀書里的故事,沒有時下那些青春文藝小說糾葛不清的關係、錯綜復雜的展開,卻把故事講到了心里。看著書里的人,你會懂。倣佛書中的他和她,是你身邊的一位友人,聽他們的故事,結局變得不那麼重要。他們講述的過程,他們的相遇相識、相知相守、相思相離,才真正牽動著神經。當結局來臨,無論是悲是喜,都能坦然接受。
有人會說這本書是關于情感的書,我卻覺得它寫的是人,人的成長、人的改變。十一個故事里並不是每一個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但是他和她,還是從“兩個”,蛻變成了“兩個人”,為了某個人打開心門的瞬間,他們都成長了,從封閉的世界或者過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這確實需要勇氣,畢竟你並不知道,你捧在手里遞出去的真心,會不會被人輕易丟棄、任意踐踏。但最終他們遇到了對的人,並有了這份勇氣,今後的路上,不管那個人是否陪在身邊,心里都是溫暖的,都能以“人”的身份走下去了。
從這本書里收獲的,不只是他和她的浪漫,更是這份“為人”的勇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