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荷蘭不唬爛》

時間:2010-08-17 14:43   來源:台灣網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大家出版社《荷蘭不唬爛》】

書名:荷蘭不唬爛

  作者:柯林.懷特、勞莉.布克

  繪者:Stella So

  譯者:郭書瑄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06日

  內容介紹:

  荷蘭國土,只佔據地球表面不到百分之一的面積,

  但,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彌補了剩下的部分……

  如果你正坐在國際航班上,機長宣佈正飛越荷蘭上空。

  千萬不要眨眼,不然你可能會錯過它!

  事實上,你只要花三個小時就能開車橫跨這個國家。

  但除了鬱金香、木鞋和風車(或大麻、紅燈區和同志遊行),

  你知道這個小巧而強大的國家,還有哪些匪夷所思的特質嗎?

  新書內容搶先看:

  荷蘭房屋:偉大的藝術品

  “荷蘭人住的不是房子,而是樣品屋。”

  多恩(Louise Doorn)

  如果你問荷蘭人什麼是“家”,得到的答案會是“gezellig”,他們認為沒有英文字可以表達這個荷蘭字。字典上的翻譯是“舒適”,而“舒適”在荷蘭的定義就是“狹窄”。

  活生生的居民(植物、寵物和人)表現出這個空間的靈魂,而擺設的無生命物品則創造出這個空間的氣氛。這些元素共同組成了“家”(thuis)。

  都會建築

荷蘭房屋上的窗子,越往上越短,創造出高瘦的視覺效果。

  十七世紀的建築師要為今日荷蘭的經典外觀負責。他們最想強調的印象顯然就是房子的高度,再加上古今不變的稠密城市人口,因此許多極具特色的設計元素就一直保留至今(最基本的特色就是,房子的深度必須大過房子的寬度,這無疑跟房屋稅是以住宅寬度來計算大有關係。)阿姆斯特丹著名的運河建築便是如此,樓層越高,窗戶就越矮,這讓房子更顯得高(關於窗戶,後文還會提到。)

  如今,一棟典型的舊式都會房屋通常有四戶居住單位(flat),而且有兩道前門,一道供一樓住戶,另一道供樓上住戶使用。上樓時,你會看到又長又窄的樓梯間,而且那裏一定會放著一、兩輛腳踏車,還有幾件厚重冬衣挂在樓梯欄杆上。

  在著名的荷蘭山形墻下方(或之中)會有一個奇怪的建築特徵:一根木頭或金屬桿子直挺挺地從建築物墻面伸出,上面懸挂著一隻生銹的肉鉤。它可不是這個和平主義的國家為過去野蠻行為所立下的象徵紀念。鉤子是拿來懸吊滑輪用的,以便從地面吊起笨重的大型傢具或其他龐大物件。窗戶和窗框也都設計成方便拆卸的型式,讓貨物有足夠的空間進入任一樓層。荷蘭人最擔心的,就是萬一貨物不停搖晃,最後從鄰居窗戶進入屋內,那可是種公然侮辱。為了降低撞擊磚墻的可能性,建築物一律設計成向前傾斜,不過我們還不清楚為何建商無法協調出一個標準的傾斜角度。

  其他明顯的(非建築必需的)外觀特色包括:

  從房子正面伸出的一根金屬短管,與墻面成45度角。它是在愛國慶典時用來插國旗的。不過裝在一樓的短管通常會被年輕人當作垃圾筒和菸灰缸。

  裝在或靠近窗框的間諜鏡(spionnetje)。看起來很像大型車輛兩旁的後視鏡(搞不好正是從某輛大貨車上偷來的)。老人都是這樣不動聲色地觀察街坊狀態。

  家中老舊廢物堆,一般有園藝工具、馬桶座、洗臉盆等等,用來為住處增添一點性格。

  從屋旁人行道上延伸至屋子正面墻上的樹榦。這些大木頭可為鄰居的狗提供天然廁所,還能替行人、腳踏車和機車騎士帶來不便。第二項功能是防止房屋倒塌。

  窗戶清潔工人,大約每四個星期出現一次,不論氣候、時節或窗戶狀況皆然。

  最後,荷蘭建築師似乎都喜歡亂搞住家的門,一名住在愛因霍芬的居民提供如下證詞:

  我們的房子跟大部分房屋一樣,有前門和後門。當然,前門是在側邊,後門則是在前面(你親眼看到的話就會覺得很合理)。有些房屋會把後門和前門安排在同一墻面,有時甚至是側邊的墻。

  布蘭森(Brian Bramson)

別把船屋想得太浪漫。

  荷蘭的船屋(woonboten)有一萬艘以上,其中大約有兩千兩百艘在阿姆斯特丹市區內載沉載浮。基於某些原因(詳見後文),荷蘭當局正企圖降低這些河道住戶的數量,不再發給他們停泊許可證。

  二次大戰末期房屋嚴重短缺,使得船屋盛行起來。如果有人覺得一般的荷蘭房子或公寓單位太過寬敞,船屋正是理想的居住場所。它通常是一艘破爛、經過改裝的運河駁船,裏面提供一或兩間的廉價住宅單位。一般而言,運河船不會有懸挂在山形墻下的生銹鐵鉤;樓梯陷阱則由搖擺的狹窄梯板所取代;傢具是典型的模樣,只是因為重量和結構上的限制,所以數量較少;廁所更小;許多船屋的廢水仍直接排放到運河裏。通風狀況通常很糟,暖氣是靠一個燃油爐運作,炊煮則是在丁烷、丙烷或天然氣點燃的爐子上進行。所有這些都讓船屋成為一隻潛在的浮動炸彈,而繁忙水道上的搖晃感也讓“宿醉”(kater)一詞有了全新的意義。

  儘管有上述小小的不便,住在船屋仍是一件時髦的事。或許這是源於荷蘭的航海傳統。對許多人而言,它是一處暫時的避難所,隔離了週遭的磚頭和混凝土。無論如何,船屋很有荷蘭民族風。即使它們大部分都已經失去原有的功能,不再航行,但船主仍努力不懈,堅持保留不具推進功能的推進系統。在烏特勒支,有一處紅燈區正是由一排規律搖擺的船屋所組成。

如果有人覺得一般的荷蘭房子或公寓單位太過寬敞,船屋正是理想的居住場所。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