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部落書訊近日,一本新書《質與量的戰爭》正式出版,該書揭示了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要素——成功的契機就蘊藏在質量管理之中。
中國制造業已經世界第一,轉型並非一定要放棄“中國制造”的強勢地位,可以通過在中國制造內部轉型——把重數量的制造轉型為重質量的制造——來提升中國的經濟內涵。
該書作者楊鋼先生素有“零缺陷之父”、“中國質量大師”之稱。楊鋼是國際管理大師克勞士比唯一的中國弟子,曾花費大量時間遊學世界500強企業,取回他們的“質量真經”。20年來,楊鋼先後為中國航天、航空、石油、石化、汽車、船舶、IT、機械、新能源等百余家行業領軍企業提供了管理咨詢。
楊鋼在序言中寫道:“今天,所有的管理者都面臨著同樣的“質量問題”——無論你是政府官員或公務員、醫院院長或科室主任、大學校長或院係主任,還是科研機構的負責人、電臺電視臺的負責人、會計師師事務所負責人,甚至公園和博物館的負責人,作為管理者,你都必須要去思考如何提升我們的工作質量、組織的管理質量以及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質量的問題。無論你是否了解質量,是否願意理解質量,它都時時刻刻地在影響著你的言行和思維,尤其是你的重大決策!”
楊鋼給“中國制造”診斷後發現,制造業自身患了“零缺陷缺失症”,同時政府監管迷失。
零缺陷缺失症
每當與企業的管理者們談及質量,他們總會笑曰:“當然,質量是我們的生命嘛!”“可你們總是在玩命啊!”他們一般都會笑出聲來:“畢竟,它的命又不是美金,不是嗎?”
監管迷失
缺乏清楚的戰略格局與有效的保障機制,行為處事沒有方向感;缺乏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又無意整合全國高校及民間研究機構的力量,缺乏專業管理的歷史縱深感,致使工作人員普遍對所作所為“說不清、道不明”;缺乏立法治市、以數據決策的監管體制建設的緊迫感,習慣于就事論事,工作上疲于應付,沒有層次感;因此,常常搖擺在“行政”與“市場”之間,出現許多令全國人民倍感痛心的“政府做買賣”、“工作商業化”、“國事變交易”等醜事。
危機與機遇並存,楊鋼在《質與量的戰爭》一書中為中國經濟的轉型開出藥方,他指出,制造業管理要施行零缺陷管理,政府監管要適時地降低監管的重心(凡事非國家局出馬方可解決)、從體制上解決監管的矛盾(比如,工商局在市場、監督局進工廠;地方局與地方政府的利益衝突;監管權利演化成對企業的商業行為等等),以科學發展觀處理“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