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談談社會建設》

時間:2009-11-20 10:44   來源:解放日報

《談談社會建設》

  “經濟啊!到了應該等一等社會的時候了。”這是我在編《談談社會建設》時,不斷流到嘴邊的一句話。

  近二三十年,我國的經濟有著長足的進步,令國人欣喜,令世人矚目。可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另一個嚴酷的現實,那就是:經濟這條腿長,社會那條腿短。經濟與社會失衡。

  別的不説,單是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就已絕跡了的不良社會現象,又在死灰複燃,就夠人揪心的了。豈止是復燃,有的簡直是愈演愈烈的森林大火。“燒”死了樹木,“燒”死了動物,“燒”掉了建築物。

  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本是一鳥之兩翅,一車之兩輪。經濟發展本來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只要我們注意一下“全面”,留心一下“協調”,重視一下“人本”和“持續”,就可以實現經濟與社會齊飛。可是,由於有一部分人片面追求GDP,不擇手段追求利潤,不惜用犧牲社會建設的做法來搞GDP,結果變成“GDP上去了,社會風氣下來了”,“ GDP上去了,社會衝突也上去了”。單是我們為了社會穩定所付的代價,要花掉多少GDP呵!花掉GDP 還是小事,迷失了GDP的目的,丟掉了GDP的靈魂,那才是最令人痛心的。

  市場經濟能在中國推行,是中國人用饑餓和生命換來的真知。沒有市場經濟就沒有今天的繁榮。可是,我們決不能讓市場進入政治生活,更不能在人的肉體和靈魂上搞市場化。在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中,大聲疾呼反對買官賣官,就是在反對“泛市場化”, 就是在反對“過度市場化”。過猶不及。“過度市場化”是對市場經濟的歪曲和變形。如果再仔細分析一下今天熱衷於搞“過度市場化”的那些人,其中有不少是在1992年抵制市場經濟理論的人。他們當初因不懂市場經濟而抵制,今天又因不懂市場經濟而歪曲。蹲下去看市場經濟,遍地是“螞蟻”,一團漆黑;站起來看市場經濟,沒有“螞蟻”,除了光明還是光明。這兩種傾向都是思想“走直線”。 市場經濟有正功能,也有負功能。正功能是主要的,負功能是次要的,對次要的負功能也是應該極力加以防止的。不防止,次要的會玷污主要的,次要的也會上升為矛盾的主要方面。經濟與社會同步才是對市場經濟的正確態度,也是保證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

  社會建設是大課題。在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中,在中央領導同志的報告中,在與會者的討論中,都強調了社會建設。社會建設一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二要辯證地處理好同其他幾項建設的關係,三要牢牢把握自身的基本內容和要件。本書就是從這三方面來著眼的。這裡僅僅是個初步的嘗試。拋出一塊“磚”是為了引來大量的“玉”。

  社會建設是全體社會成員自己的事。每個社會成員都要以主人翁的身份、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於社會建設。説一千,道一萬,並成一句話是,要擴大社會參與,要拓展社會參與的廣度,加大社會參與的力度和深度。

  在網路化帶來資訊對稱的今天,已經沒有多少秘密好保了。大量的政務都可以公開,各類社會政策都可以發動群眾討論。有些人成天喊“宣傳政策”,到頭來把宣傳的成本搞得很大,可宣傳的效果卻微乎其微。孰不知,決策前的一次討論勝過決策後的十次宣傳,決策前的十次討論又能勝過決策後的百次、千次宣傳。人在參與決策前的討論中是主體,是自覺的;人在接受決策後的宣傳中,是受體,是被動的。在討論中,是七嘴八舌,會有意見分歧。在多種意見面前,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在選擇了最佳方案後,既要看到非最佳方案的長處,也要看到最佳方案的短處。這樣,在執行最佳方案時,才能眼觀四方,從容不迫,謹慎從事,而不至於忘乎所以,不會在思想方法上走極端。

  社會冷漠是可怕的。社會參與是社會建設的加速器。社會建設又是吸引千百萬群眾社會參與的強大磁石。《談談社會建設》的出版也是一種參與,是億萬參與這個滄海中之“一粟”。(鄧偉志)

  (《談談社會建設》,鄧偉志著,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