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銀監會回應“紅名單” 非地産主業央企面臨斷糧

2010-12-08 09:56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張蕾

  針對監管機構日前向商業銀行下發了一份房地産央企“紅名單”一事,銀監會新聞處負責人昨日表示,為使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貫徹《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有關“嚴禁非房地産主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參與商業性土地開發和房地産經營業務”的要求,今年9月,銀監會已向銀行業金融機構下發了主業含房地産的中央企業名單,要求加強對房地産企業開發貸款的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

  據知情人士透露,房産稅試點將於2011年年初試點,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在對《房地産稅暫行條例》進行修訂,以符合對居民自用房的徵稅。而試點城市也正在抓緊完善試點方案。房産稅的徵收作為今年一個討論熱門但又尚未真正落實的政策,有望接棒房地産調控。

  4月份發佈的“國十條”中提到了加強對房地産開發企業購地和融資的監管。國有資産和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大查處力度,商業銀行要加強對房地産企業開發貸款的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對存在土地閒置及炒地行為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商業銀行不得發放新開發項目貸款。

  早在3月份,原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公開場合表示,要求非地産主業央企半年內列出退出房地産市場時間表,隨後只有中國遠洋高調明確退出時間,其他央企的退出則顯得悄無聲息。即便有部分被剝離的地産公司,也是因其處於虧損狀態,盈利的地産公司仍舊留在非地産主業的央企名下。

  距離今年3月國資委發出的“清退令”已過去近9個月,僅有中遠集團、中國航太、中石化、中石油等7家央企掛牌轉讓其不足20家地産子公司的股權,剩餘71家央企超過200家地産公司至今未見動靜。專家指出,一直以來,房地産企業對央企集團的利潤貢獻頗多,而房地産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所以多數國企集團對“退房”工作並不熱衷。

  全國土地成交活躍依舊,主要城市的土地成交金額同比大幅增長,房地産企業的銷售金額也是節節攀升,首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房地産公司也是誕生在這個調控嚴厲之年。而今,銀監會正式回應將主業含房地産的央企名單下發給銀行,嚴格審查這些房企的貸款,言外之意就是給非地産主業央企“斷糧”,通過資金的收緊來倒逼部分央企清退房地産業務,加速非地産主業央企的“回歸正業”的進程。

  銀監會下發地産主業央企名單,只是其今年以來多番強調加強金融機構對房地産信貸風險監控的表現之一。今年10月26日,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2010年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曾強調,要高度關注房地産貸款風險。嚴控大型房企集團貸款風險,預先佈防高風險房地産企業風險暴露,並在把握風險收益的基礎上,合理滿足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房地産開發貸款需求,繼續支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如果説限購令、不給三套房發放貸款是短期房地産調控政策的話,那麼讓“不務正業”的央企剝離地産副業,回歸主業就是一項對房地産市場秩序有利的長期政策,只是政策是不可持續的。

  與央企剝離地産主業異曲同工之妙的就是房産稅的徵收,從短期來看,房産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擠出”投機性房産,增加房屋供給量,起到穩定房價的作用,從長期來看,還將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穩定房地産市場秩序,使其長期健康運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