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精彩推薦

臺商堅守粵東山坳八載打造櫻花基地

2011-03-09 09:08     來源:中新社     編輯:程軼文

遊客在賞櫻花。中新網發 曾仕謙 攝

  8年前,臺商張秋琳不顧親友反對來到粵東梅州,選中城北郊區的山坳,開山辟地,準備打造一個“櫻花爛漫”的世界。8年後,投入近400萬元人民幣,幾經曲折,張秋琳成功建成了粵東最大的櫻花基地。

  3月8日,記者慕名來到張秋琳位于梅江區城北鎮扎田村的櫻花基地。眼下已臨近花期尾聲,春風拂過,花瓣洋洋灑灑,倣佛童話般世界。盡管進入花期尾聲,記者在櫻花基地看到,仍有福建、江西、珠三角、潮汕等地自駕遊客紛至沓來。

  “看到此情此景,這七、八年的艱辛也就值得了。”站在苗圃基地中,仔細指導工人施肥的張秋琳,黝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更讓張秋琳高興的是,春節過後,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商人紛紛上門預訂他的櫻花幼苗,“因為訂單多,我沒有回臺灣過春節”,張秋琳說。

  隨著櫻花幼苗的暢銷,張秋琳目前已經開始贏利。當初反對他到梅州種植櫻花的臺灣親友,看到了他今天的成果,也對他刮目相看,有些甚至動了要到梅州投資觀光農業的念頭。回想這幾年的經歷,張秋琳萬般感慨。

  2003年,看好大陸生態農業發展前景的張秋琳,準備將在臺灣成功種植的櫻花種到內地,他先後到過江西、福建等地考察,最後選擇了廣東梅州,原因是這里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以及與臺灣相近的氣候。

  經過半年多的開辟,張秋琳滿心歡喜地將從臺灣帶來了的上百斤櫻花種子,灑在了山野上。然而經過漫長的等待,卻只有三分之一的種子發芽。張秋琳急壞了,他不得不飛回臺灣請教相關的農業專家朋友。經過多方咨詢、實地試驗等,張秋琳發現,原來是土質出了問題,扎田的土質偏沙化,不易吸收水分,導致櫻花種子無法發芽。于是,張秋琳把平時潑水式澆灌改為噴霧式澆灌。

  改良澆灌方式後,櫻花種子果然發芽了。看著漫山嫩綠的櫻花幼苗,張秋琳無比興奮,倍加細心呵護。“就像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盡管請了工人,但還是忍不住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張秋琳說。

  目前,張秋琳的櫻花種植規模已發展到了200多畝,品種也達10多個。張秋琳說,還將繼續擴大櫻花的種植面積,同時也準備參照臺灣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模式,把櫻花基地建成集觀光、旅遊、休閒于一體的新景點。(唐林珍 曾仕謙)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