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黃文廣:總書記的話讓我們信心十足
臺商黃文廣的咖啡特色産業之路
“這是我們一輩子的榮幸。”臺商黃文廣回憶起2010年2月12日與胡錦濤總書記見面的情景仍記憶猶新:“總書記當時就説,凡是對廣大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辦,並且説到做到。這讓我們都非常感動。”
跟許多臺商一樣,黃文廣當初的“登陸”只是抱著來看看的態度。而如今這位臺商已經在漳州南靖縣南坑鎮深深紮根,不但發展出龐大的食用菌産業,而且結合當地旅遊建立起了咖啡園,走在了兩岸特色農業合作發展的前列。
2011年1月30日,胡總書記給包括黃文廣在內的在漳臺商回信,鼓勵兩岸農業進一步擴大交流與合作。黃文廣説,這些都讓廣大臺商信心倍增,他打算下半輩子都在南靖度過,“有了總書記這些話,我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我還將繼續擴大投資。”
創業故事
“登陸”:越“玩”越認真
黃文廣來自臺灣南投縣,52歲退休前,他一直在臺灣從事建築業。他退休後,一對兒女分別在美國和臺灣攻讀醫學博士,太太也到了美國。他當時到漳州純粹是走親訪友。到南靖南坑鎮更是偶然,他的祖籍地在詔安,2005年6月,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他隻身到南坑鎮,誰曾想就在這裡扎了根。黃文廣説,自己當時一個人到大陸,因為以前做的是建築業,投資都比較大。這一次他打算做農業,“一開始就是有點玩的心態,抱著試試的態度,覺得做農業比較沒有壓力,至少生産出來的東西,不擔心沒人要,只是價錢高低的問題”。
經過考察,他決定在南坑鎮專門培育杏鮑菇。他認為,杏鮑菇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藥用、食療于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極受人們喜愛,市場價格比平常菇高三到五倍,於是他創辦了漳州天綠菇業有限公司。
如今,黃文廣已經擁有兩家杏鮑菇生産工廠,一家在華安,另一家在南靖梅林鎮。黃文廣告訴導報記者,自從被總書記接見後,自己投資信心更是倍增,擴大了生産規模,現在自己一天可以生産出30噸杏鮑菇。
特色:結合土樓遊 建咖啡園
至於在南坑鎮設立咖啡園,投資旅遊觀光農業,黃文廣説來自於當時與南坑鎮黨委書記的一次閒聊。黃文廣介紹,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後,許多人通過山梅公路到梅林鎮、書洋鎮的土樓旅遊,鎮黨委書記看著源源不斷的遊客來往,就是沒在南坑鎮做片刻停留,“他説看能不能把遊客留下來”。
黃文廣説,自己當時也直言不諱地説,遊客連停在南坑鎮上廁所都不大可能,因為南坑連個靠公路的公廁都沒,就算有也很差,“我就説依現有條件,南坑鎮能夠得到的只是個別遊客從車窗裏拋出的垃圾”。
但與鎮黨委書記的閒聊讓黃文廣開始注意商機。一次回臺灣,他去雲林縣古坑鄉度週末,發現當地因為搞咖啡旅遊大不一樣。結合到南靖旅遊,黃文廣當即決定帶些古坑的阿拉比卡咖啡苗到南坑試種,發現此地很適合咖啡生長。黃文廣後來找到鎮黨委書記説,批給自己一塊地,自己就有辦法把遊客留下來,“我就説要搞咖啡園,如果不成功,就當做做綠化,反正我做菇類的下腳料剛好可做肥料”。
2008年4月,黃文廣投資組建了漳州天綠咖啡食品有限公司,一期徵地100畝建咖啡園。“當時這邊沒人種咖啡,有老百姓就説這裡來了兩個臺灣人,一個聰明的做菇類,一個傻子種咖啡,他們不知道這兩個臺灣人卻是同一個人。”黃文廣笑著説。
擴大:加大投資 建度假村
事實證明黃文廣的遠見卓識,如今許多到土樓的遊客,都會到黃文廣的咖啡園裏坐一坐,喝咖啡或買咖啡,南靖縣有關部門也在考慮將咖啡園納入土樓旅遊路線。如今,黃文廣成功實現當初把遊客留在南坑一時半刻的夢想。
“也許我能夠被總書記接見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種植咖啡,做特色農業,而不是單純發展食用菌。”黃文廣説。2011年2月,黃文廣與總書記見面一週年,也是黃文廣第六年在南靖過年,南靖縣委書記洪仕建也專程登門給他拜年。
現在,黃文廣想在山上建設小木屋,開闢露營以吸引年輕的遊客。“等咖啡園建好,我還打算在南靖奎洋鎮弄一個度假村。”黃文廣説起未來的打算。黃文廣説,現在很多南坑人也跟著他種植咖啡,他也很樂意將苗賣給南坑人。“今年將擴種到2000畝,能夠帶領農民一起富裕,也是一件讓人很高興的事情”。黃文廣説,目前他們正等待有關部門的QS認證,有了認證,南坑咖啡將不再是只作為土樓特産出售,而是可以走到外面去開拓市場,“大陸有十幾億人,只要有一成的人喝咖啡,這個市場就非常巨大。去年,我們成功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 (南靖)南坑咖啡文化節,今年努力爭取到臺灣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咖啡文化節,以擴大影響力” 。
人物對話:
導報記者:還記得與總書記見面的情景嗎?
黃文廣:這是一個人一生中都不可抹滅的記憶,這輩子不管你賺了多少錢,都比不上受到總書記接見有意義。到現在為止,當時的場景我都還記得清清楚楚。
導報記者:事前知道要跟總書記見面嗎?
黃文廣:當時不知道要去跟總書記見面,只知道有大人物要來。那天下午,我跟其他幾位臺商在東南花都集合,差不多5點左右就出發去臺灣農民創業園,幾分鐘車程就到了。我們在臺灣農民創業特色展品展區跟總書記見了面。
導報記者:跟總書記見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黃文廣:當時很激動,總書記説,凡是對廣大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辦,並且説到做到。這些話記憶最深刻,也最讓我們感動。
導報記者:為什麼想給總書記寫信?給總書記的信寫了什麼內容?
黃文廣:花博會前夕,我們受到總書記接見的臺商,就聯合寫信給總書記,信的內容主要是,邀請他來參加花博會,大家都簽名了。最後雖然他沒有來,但還是給我們回了信。
導報記者:對總書記的回信有什麼看法和感想?
黃文廣:總書記的回信可以説是我這個新年裏收到的最特別的禮物。回信讓我們臺商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對於兩岸農業合作的前景更加看好,大家也都想增加投資,擴大生産規模。
導報記者:總書記回信説,兩岸農業合作大有可為,那麼兩岸農業有哪些方面可以合作?
黃文廣:傳統農業已經過時了,兩岸農業合作必須朝著現代經濟農業方向發展,走尖端農業,要有好的技術,大陸地區可以引進更多的臺灣農業技術人員,臺灣在農業發展方面有許多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兩岸農業加強合作交流,這是時代潮流,我們只能跟著潮流走。
導報記者:臺灣農業發展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大陸學習?
黃文廣:我覺得由“政府”方面出頭組織農會,這一點尤其值得大陸學習。一個産品出來,然後冠以農會的名義,由農會組織産品收購、加工和銷售,人家就會相信農會,産品也更有公信力,更好打市場。此外,臺灣一些農民在農會裏面成立班組,互相交流經驗,這一點也很值得大陸農民學習。(《海峽導報》 記者 鄭瑞卿 通訊員 劉文福 文/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