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推出惠臺新政 打造西部臺資新高地
歷經半年的醞釀,四川省《關于促進臺資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日前正式出臺。23項優惠政策傳遞出什麼訊號?對于未來川臺經貿合作將發揮怎樣的作用?7月14日,省臺辦主任劉俊傑就《關于促進臺資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進行了解讀。
劉俊傑表示,未來3至5年,我省將努力在臺資企業數量和規模上取得突破,形成西部臺商投資的新高地;形成食品飲料、百貨零售、電子信息、建築建材4大產業集群,並力爭臺灣服務業來川發展和我省企業入島投資取得新突破;大力促進川臺貿易,力爭貿易額實現較大發展。
對臺經濟合作面臨重大機遇
記者:《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劉俊傑:作為西部省份,在對臺經濟合作方面,四川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從1988年第一家臺資企業落戶四川至今,一大批臺資企業入川,企業數量、引資總額等各項指標均居西部地區前列,成為我省經濟發展一支重要力量。但從全國來看,四川累計利用臺資總額僅佔臺灣對大陸投資總額的5%左右,川臺經濟合作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意見》的出臺就是要抓住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機遇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以及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的有利時機,制定適合臺商投資和產業轉移的政策措施,吸引臺資企業來川發展,促進在川臺資企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臺灣同胞在積極支持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同時,廣大臺商也逐步把投資的目光投向四川、投向西部。今年5月底舉辦的“天府四川寶島行”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川臺交流合作站上新起點。在這個時候出臺《意見》,對于鞏固訪臺成果、放大後續效應、吸引臺資企業入川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促進臺商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記者:《意見》出臺的23項優惠政策與過去相比有什麼特點?
劉俊傑:近年來,臺商來川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從早期主要集中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發展到逐步向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擴展;一大批知名企業投資均超1億美元,帶動上下遊企業聚集,逐步形成產業鏈和“商圈”,規模效應逐步顯現,臺商投資聚集帶也已逐步形成。
此次出臺的各項政策,增加了節能減排、環保項目的優惠,同時對高科技、先進制造業、技術革新項目的支持作出了具體規定,旨在促進臺商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除了內容新、涉及范圍廣,《意見》也體現了政策連續性。可以說,既是中央惠臺政策的具體體現,又借鑒了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促進臺資企業發展的做法,並充分反映和匯集了四川相關方面的意見,是符合四川實際和切實可行的。我省將圍繞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重大活動為平臺,以引進大企業、大項目為突破口,著力引進高科技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深化雙邊貿易,加大對臺經濟合作力度,努力把四川建設成為西部臺商投資新高地。記者 王小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