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專家分享“防塑寶典”
臺灣塑化劑風波越鬧越大,大陸民眾也跟著揪心起來,因為塑化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為此,導報記者特意搜集了臺灣的防“塑化劑”良方,讓臺灣專家教您過“無塑生活”。
毒從口入 購買食品要小心
一場風波,讓兩岸民眾徹底認識了添加在食品中的塑化劑。不過有專家就指出,比起故意在食品中添加的塑化劑,用于食品包裝的塑化劑才更毒。臺師大化學係的吳家誠教授就表示,塑料制品只要遇熱,其中所含的塑化劑就很容易溶出、污染食物。更可怕的是,即使食物沒有加熱,但塑化劑遇到油脂,也很可能會溶出。想想那些一次性塑料盒裝外賣,實在讓人冒汗。
塑化劑使用范圍極廣,據臺灣“掃毒專家”江守山介紹,除了套在食品上的塑料袋、塑料盒,日常用的清潔劑中也可能含有高劑量的塑化劑。食品保鮮膜如果是南亞生產,含有有毒塑化劑的可能性也相當高。此外,女生用的定型水、指甲油、唇膏的包裝也可能逃不過塑化劑的包圍。光鮮亮麗的一張臉,搞不好恰是塑化劑集中營。此外,玩具、軟管、塑料袋……各種軟質塑料制品,多半都有塑化劑。這是因為,塑化劑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讓PVC材質變軟,“就好像我們揉面團要加水一樣”。
讓生活少毒 提升自我排毒能力
如今,我們只能盡量讓生活少點毒,提升自我排毒能力,以下是臺灣醫師提供的“掃毒”寶典:
1.少用保鮮膜、塑料袋、免洗筷、耐油紙等包裝、烹調、盛裝食物。不要用塑料容器裝熱水、熱湯、茶、咖啡、果汁。
2.少吃急凍、空運、精致加工、基因改造食品,少買包裝復雜的產品。
3.自備不鏽鋼餐具、不鏽鋼杯、環保購物袋等可以重復使用的器皿。
4.使用自然材質衣物,遠離防皺、防臭、防霉、漂白、納米等產品。
5.使用不含磷、氯、漂白劑、甲醛、熒光劑、磷酸鹽等的清潔劑,停用石化係列的各種洗滌劑。
6.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用殺蟲劑、芳香劑,使用綠色裝飾材料,種植蘆薈等可以凈化空氣的植物。
7.慎選美妝保養品,如指甲油、染發劑、粉底液、化妝水、防曬品等。
8.少開車,多走路,多騎單車,燃燒多余的脂肪。
9.多喝純凈的溫開水,多吃新鮮幹凈的蔬菜水果,多運動多流汗。(《海峽導報》 記者 燕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