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少子化問題撲面而來 生育調查引爆島內輿論

2016年03月08日 18:37:4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灣自十幾年前起成為超低生育率地區,去年生育率在全球倒數,危及長遠發展。旺旺中時民調中心12日發佈的最新調查更驗證了這一現象,有媒體甚至用“少子化問題驚濤駭浪直撲而來”形容這樣的危機。對此,不少人從經濟層面進行解讀,但也有人提出,這都是傳統孔子儒家思想惹的禍。

  這項最新調查顯示,儘管臺灣當局一再催生,仍有超過八成受訪者表明不會因為政府的生育或托育補助就想生兒育女,六成受訪者不知道政府提供的托育補助內容,已有小孩者近六成表示公立託兒所數量不夠。調查顯示,有16%的人不想生小孩,至於不想生的原因,62%表示擔心養不起,16%指社會風氣不佳,近一成甚至不想結婚。針對養小孩的負擔,該調查顯示,有39%的受訪者認為家庭月收入6萬—10萬元(新台幣,下同)才能安心養一個小孩,25%的人認為需要10萬—15萬元。臺大社工係教授林萬億分析説,照顧小孩負擔確實重,25歲至29歲的年輕人平均月薪僅3萬元出頭,保姆費加房租就要佔雙薪家庭收入的一半,更是單薪家庭的全部收入;年輕人會把自己低薪的狀況投射在小孩身上,生育意願肯定受影響。家住板橋的程君(化名)研究所畢業後與相戀多年的男友結婚,20年後依然是頂克族(夫妻雙薪且無小孩)。她説,看到有些婆媳因管教小孩意見不同而鬧矛盾,有朋友小孩出生後檢查出遺傳疾病,“再看看臺灣大環境這麼糟,包括升學主義、環境惡化、政客亂搞等,還好當初沒有生小孩!”

  《中國時報》12日直言,臺灣少子化問題比起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主計總處”的統計顯示,臺灣婦女總生育率去年僅1.17,即每位婦女平均生育1.17個孩子,比日本還低。曾任臺灣人口學會理事長的政大社會學系教授陳信木推估,到2035年,保守估計,臺灣育齡婦女有四成無子,五成無孫,意味著一人單戶越來越多,“臺灣將走向一個人的社會”。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也推估,2016年起,臺灣勞動人口開始負增長,2020年將邁向人口減少的社會;目前平均6.2個青壯人口負擔1個老人,半世紀後,1.2個青壯人口將負擔1個老人,年輕人將面臨“養不起的未來”。

  面對洶湧而來的少子化危機,一些島內學者歸咎於孔子。臺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林明仁稱,傳統的儒家思想主張婦女在家中相夫教子,現代婦女受高等教育且有好的工作,在無法兩全的情況下,為追求職場生涯可能選擇放棄婚姻或生育。他建議,若要提升總生育率,男性應多承擔一些家務,政府則營造有利環境,包括提供完善的托育服務,協助職業婦女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臺大社工係教授王麗容也稱,臺灣與北歐在性別平等指標上均名列前茅,但婦女總生育率明顯低於對方,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私領域的不平等,例如家庭分工方面,傳統男性不做家事,全都由女性承擔,非常不公平。其次,婚姻滿意度也影響生育。王麗容認為,臺灣婦女總生育率要回到2以上相當困難,如果傳統價值觀沒有改變,職業婦女要兼顧工作與家庭,超長工時很吃力,自然降低生育的意願。

  還有輿論把矛頭直指高房價。“內政部”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臺北市房價所得比(住房價格與家庭年收入之比)高達16.16倍,比去年同期增加1.56倍;臺北市房貸負擔率高達68.63%。政大特聘教授林左裕稱,房價與生育率顯著相關,尤其臺北房價所得比為全球前三高,比日本東京還高,也高於歐美主要城市,造成臺灣超低生育率。《中國時報》稱,近年雙北市(臺北和新北)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不僅無力買房,有些人為了背房貸甚至不敢結婚,更甭提生小孩。一些輿論同時指出,臺灣當局催生缺乏總體戰略,零散措施對養育小孩杯水車薪。林萬億直言,少子化問題已困擾臺灣十多年了,當局以沒錢為由不願投入足夠資源,但任由人口結構老化衝擊勞動力及經濟增長,“現在省錢,以後花得更多,我們太短視了”。(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