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2月2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精神健康基金會2日公佈最新“2014年臺灣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結果,竟有36%民眾對於未來表示不樂觀,且越老越悲觀,隨著年齡層增長,悲觀有加劇的趨勢;另有32%受訪者曾有“孤寂感”,醫師提醒,待業者、離婚喪偶、獨居者是形成社會孤島高危險群。
這份調查顯示,臺灣民眾整體精神健康得分為83分,在心身健康、生活掌握、個人價值與家庭功能4個層面中,以“心身健康”和“個人價值”2個層面的得分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1/3的受訪者對於未來表示不樂觀,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悲觀加劇趨勢。
認為未來會更好的以滿分100分計算,41到64歲受訪者只有71.8分,65歲以上的受訪者更只剩下63.4分,均未達80分。認為未來不會更好的比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由20至40歲的21%、41至64歲的38%,暴增到65歲以上的61%,呈現越老越悲觀。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分析背後因素,恐怕與社會整體大環境的負面氣氛有關,包括食安問題、低薪等課題,都讓民眾感覺看不到未來。楊聰財進一步指出,受生理疾病、感覺被晚輩忽視以及退休生活的心理、物質準備不足影響,更是讓老人家悲觀勝過年輕人的主因,自我感覺到“來日不長”。
另外,基金會今年也首度針對“孤寂感”與精神健康議題深入分析,調查結果,有32%的受訪者(相當於近600萬人口),在過去一年中曾有沒人陪伴、不受重視或被隔離孤立的感受。
楊聰財強調,孤寂感程度越高的人,精神健康狀況越不理想,且多與就業狀況、婚姻狀況、居住狀況有關,包括待業者、離婚喪偶者、獨居者都是形成“社會孤島”的高危險族群。(台灣網 朱煉)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