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林上元5日在“黃埔論壇——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活動上發言。(台灣網 李丹 攝)
台灣網9月5日北京消息 “悠悠歲月,滄桑巨變。”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林上元5日在“黃埔論壇——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活動上表示,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們當年苦苦追求和奮鬥的目標,今天許多已經成為現實,並且創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
林上元説,1911年10月10日,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黨人,在武昌舉行武裝起義,一舉推翻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傳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創立了中華民國。在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感召下,我的外祖父張難先辛亥革命前參與組織了湖北最早的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和日知會,並和其他革命黨人一起參加了武昌起義。
他説,在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篡奪後,孫中山先生以偉大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和非凡膽略提出建立革命軍的思想,在中國共産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建了黃埔軍校,由此建立起一支革命的軍隊,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他為軍校確立的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激勵著廣大黃埔師生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中奮勇殺敵,保家衛國,建立了卓越的功績。
他指出,孫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和偉大旗幟。他抱定“傾復清廷創建民國”的志願,敢於向幾千年來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制度和阻礙社會進步的反動勢力宣戰,先後經過了10次失敗,終於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他以“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的理念,創建三民主義學説,關注民族、民權、民生問題,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他在此後根據革命的發展,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成為中國社會各革命階級合作的政治基礎,對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林上元説,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歷經艱難險阻,但始終百折不撓,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唸唸不忘“和平、奮鬥、救中國”,忠實地實踐著他所説的“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誓言,強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並把“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作為自己40年革命生涯的經驗留給了後繼者。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實踐,深深滲透在中華大地上,成為影響和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心繫祖國,期盼中華民族興盛和強大的重要精神紐帶。
他説,100年前,孫中山先生曾經預言:“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在我們美麗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用更為光明的前景。”辛亥革命後中華民族走過的道路驗證了這一科學論斷。100年來,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戰亂頻發到國泰民安;從受人淩辱到揚眉吐氣;從一貧如洗到繁榮富強。
“百年辛亥在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帶來共同記憶、共同精神激勵的同時,也給我們以共同的深刻啟示。”最後,林上元表示,讓我們永遠銘記100年前發生的那段歷史,繼承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們的偉大思想和未競的事業,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記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