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程綱要草案”(簡稱高中歷史課綱)9月上網公告,其中“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比例將從現行1:1:2,修訂為 1:1.5:1.5,中國史比例將會提高,對加入1949後的兩岸關係史等,引起“獨派”“去臺灣化”抨擊。
歷史課綱修訂頻繁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召集人、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長黃克武表示,新的歷史課綱還要經過臺“教育部審議委員會”討論,最快明年初公佈,應該是後年才會正式實施。
國民黨自大陸遷臺後,大約每十年修一次課綱。2000年島內政黨首次輪替,民進黨當局于2004年底通過、2006年頒布實施“九五(注:2006年)高中課程暫行綱要”(簡稱“九五暫綱”),2007年又草擬“九八高中課程綱要”,擬於2009年中實施,但內容爭議過大,且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取回“政權”,此議於是息聲。
除了課綱修訂頻繁外,“九五暫綱”對史觀的取捨及解釋更引起軒然大波。例如:認定“開羅宣言無效”,“舊金山合約”未明言“臺灣屬於中國”等,強調“臺灣地位未定論”,“去中國化”之意甚明。“統派”人士屢屢抗議無效。
而且,臺灣史從過去屬於中國史中的幾個重點,逐漸擴張成為幾個章節,在“九五暫綱”頒布後,臺灣史更獨立成冊。高一學生從上學期就須先學習臺灣史,並且如今是從“南島民族”談起,明顯切斷與中國的關聯。
教師抱怨“政治化”
相對地,五千年中國史則濃縮為一冊,在高一下學期教授,分量比過去足足少了一半以上,許多內容只能點到為止,對高中老師的教學造成嚴重困擾。許多老師反映,無法在一個學期內教完中國史,“現在高中歷史連灌輸歷史知識都不夠”,遑論“培養學生探討歷史問題,提升歷史思維能力的課綱目標”。
為了符合課綱要求,還要應付大學考試,許多學校各行其事。有的老師在半學期就教完臺灣史,緊接著上中國史,勉為其難地趕完進度,甚至有老師用課餘時間,借大禮堂集合數個班級一起瘋狂補課,臺“教育部”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再者,硬將臺灣史從中國史中割裂,臺灣老師們反映“自今而古”的教法,本末倒置,很難解釋臺灣史上重要事件的淵源及演變過程。因此,有的老師不顧課綱規定,先教中國史,再教臺灣史。
黃克武在受訪時也説,“臺灣現在很強調‘主體意識’,沒有人敢説要減臺灣史的時數,也沒有人敢説臺灣史不重要,只是一個學期要教完中國史太難了”。
於是,臺“教育部”上個月陸續在北中南東四區舉辦“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要擬出新的高中歷史課綱,結果各場次公聽會上炮聲隆隆,不僅“統”、“獨”交鋒不斷,“不統不獨派”大表立場,甚至“回歸美國派”也摻一腳。
臺灣聖心高中歷史科老師宋文惠在會上有感而發地説:“歷史課綱最近被弄得非常政治化,希望還給我們歷史一個專業。”
臺灣內部“統獨爭議”在這次新的歷史課綱擬訂過程展露無遺,隨著“政權”更換而出現截然不同的史觀,在世界上非常罕見,缺乏共同的歷史意識,這個小島也難以穩定。
“臺灣很複雜,這個課綱只是妥協的産物”黃克武有些無奈地這麼説,“臺灣作為主體的意識已無法動搖,這是‘統獨’人士的共識,臺灣史已很難回到放在中國架構來教了”。
“統獨人士”意見不一 仍將角力
新的高中歷史課綱于焉産生,不過,“統獨人士”仍不斷透過媒體表達意見。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委員、臺灣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指出,現行草案不可能會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他説,歷史新課綱明確將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寫入教科書;二戰後,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中日和約”,沒有所謂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並列入日據時代臺灣人抗日史,包括日本人屠殺臺灣人、慰安婦等;在中國史部分,加入1949年後的兩岸關係史。
在新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未付梓前,“統獨勢力”仍會持續角力。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國史館長”的張炎憲,呼籲為阻止新的歷史課綱被寫成教科書,民眾必須關注課綱審議委員會的組成及審議過程。王曉波也提及目前的審議委員會是陳水扁時代聘任的,臺“教育部”應重新聘任,否則仍有變數。
黃克武則認為,“中華文化有其意涵與深度,那是資産,而非負債,如果放棄了,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