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峽兩岸法學院校長論壇”日前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行。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東吳大學、臺北大學等兩岸近40所法學院校的校長、院長、專家學者100余人與會。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介紹,法大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任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所以與今日在臺灣的清華大學、輔仁大學都有歷史聯繫。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政法大學同東吳大學共同開啟了海峽兩岸法學交流的大門。1992年11月,應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先生的邀請,時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的陳光中教授率大陸法學家代表團赴臺北參加法學學術交流會,這是大陸法學家首次訪台,這次破冰之旅成為兩岸法學界開展交流的正式起點。次年,陳光中教授又在北京召開了大型的海峽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章孝慈先生率60余人的代表團與會。兩次會議有力地促進了海峽兩岸法學界的交流。據不完全統計,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來,中國政法大學從臺灣招收的法學專業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已逾400人,畢業生逾200人。今年春天,中國政法大學臺灣校友會正式在臺灣成立,法大也因此成為海峽兩岸重開交往大門後最早在臺灣成立校友會的大陸高校之一。
此次論壇是兩岸法學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推動的結晶。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知行合一: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再探討”, 共設三個研討論壇,分別為“學術培養抑或職業教育——法學人才培養導向路徑在探討”、“英美模式抑或大陸傳統——法學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和“當代法學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承”。百餘位學者就創新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法學教育品質等多方面展開深入探討。 (記者 李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