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家視點:回望2009台灣政局波瀾不驚

時間:2010-01-05 08: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民進黨:療傷止痛

  民進黨自2009年以來一直籠罩在陳水扁家族及該黨高層弊案的陰影中。對於民進黨而言,直接與陳水扁切割傷害太大。一方面,陳水扁發跡的歷史是民進黨發展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捨棄陳水扁會使民進黨産生歷史斷裂;另一方面,陳水扁在黨內留下的共犯結構還相當強大,黨內有相當一部分挺扁力量,驟然切割,會使民進黨産生分裂的危險。所以民進黨採用的是“漸進式切割”方式,即不直接與扁決裂,而是希望通過時間的推移使選民將陳水扁忘記。

  民進黨在氣氛低迷之中開始重新出發。這種痕跡可以在不久前結束的縣市長選舉中清晰地看出來。民進黨打出了“綠色執政、品質保證”及“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口號。顯然,民進黨在價值訴求上一方面重新回歸傳統,以喚回傳統的支援者;另一方面則通過換人和換角色的方式,將“律師世代”身上發生的貪腐問題“打包處理”和切割,而以形象清新的年輕人取而代之。民進黨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逐漸擺脫因為該黨高層的貪腐問題帶來的“價值包袱”,從貪腐的陰影中逐漸走出來,完成價值和論述的更新換代。

  民進黨的世代交替也加速進行。民進黨在剛剛過去的選舉中提名的候選人有許多是該黨中形象較好且比較有實力的新一代人物。這些政治人物,有許多是黨內比較有論述能力的“新世代”代表,他們代表民進黨參選,意味著民進黨在世代交替方面已經起步。當然,民進黨的世代交替不會進行得特別順利,因為傳統的政治山頭還不會自願退出歷史舞臺。

  此外,直到現在為止,民進黨一直沒有在政治路線上進行系統檢討。事實上,民進黨內主要認為自己敗選的原因是陳水扁及該黨高層的腐敗問題,所以黨內對於“臺獨”路線的堅持依然強固。但是,民進黨不得不面對兩岸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主流民意的現實,對兩岸交流的態度逐漸鬆動,這意味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在形勢的逼迫下不得不進行若干調整。

  國民黨:改革陣痛

  對國民黨來説,如何改革黨內的政治文化和調整黨的定位,一直是關係到該黨生存之大事。2009年10月,馬英九重新擔任黨主席,再次加快了改革的進程。

  馬對國民黨的改革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嚴肅黨風,改造國民黨的政治文化,杜絕黨內部長期存在的賄選風氣。馬上任後,針對中常委選風敗壞的情況,國民黨考紀會迅速出手,將已當選的中常委楊吉雄與江達隆迅速處理,這是國民黨史上第一次對黨職選舉祭出黨紀。此事件的後續效應快速擴散,最終,造成30名新科中常委或主動、或迫於壓力,集體請辭,國民黨中常會實現重選,成為馬英九整頓選風的第一刀。

  二是改變與地方派系的互動模式,實現他“清廉執政”的理想。馬英九所堅持的是希望與地方派系斷絕關係,這在當前的臺灣社會,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地方派系是在選舉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只要選舉存在,就不可能徹底根除地方派系的影響。與地方派系合作,仍是未來國民黨進行地方動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馬英九所要調整的,是改變與地方派系的互動模式,斬斷“黑金政治”的根源。

  三是徹底完成對“黨産”的處理,為國民黨摘掉“黑金政治”的帽子。2009年12月30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黨營事業最終解決方案,宣佈今年6月底前標售中投公司,未來黨將轉型為選舉機器,選舉經費改以募款為主。這是政黨運作模式的根本性改變,對國民黨未來的發展,無疑會産生重要影響。

  馬英九對國民黨的改革是一種全面的系統改造。改革必然要觸及的是黨內已經存在的現有政治結構,所以,受到黨內攻擊的可能性相當大。特別是馬如果想將國民黨年輕化,必然要推動黨內的世代交替,更得觸及一部分舊有權力結構的利益。所以,馬在黨內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對是可以想像的事情。未來的國民黨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能否成功還是未定之數。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