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3月22日及26日,越南武裝巡邏艇曾兩度接近南沙太平島,臺灣“海巡署”艦艇驅離時,遭對方鳴槍挑釁,太平島守軍立刻進入緊急狀態準備開火還擊。
臺“海巡署”4月20日表示,越南船艦確實兩度侵入太平島6000米內限制水域,26日當天還侵入到4000米禁止水域,經“海巡署”派船和以雷達監控,對方退出,未釀成事端。“海巡署”否認有遭槍擊情節。
越南確有挑釁動作
據透露,3月22日,臺“海巡署”派M8快艇與多名官兵在無武裝情況下,前往南沙中洲島凈灘,其南沙指揮部上校指揮官也隨同前往,在中洲島附近與越南巡邏艇擦身而過。“海巡署”船隻經過後,官兵聽到“碰”的一聲,懷疑是船隻發動機氣爆聲,也未在船上找到彈孔。研判是附近有工程進行,造成越南船隻活動頻繁,確有低強度挑釁動作。
臺“海巡署”説,第二次相遇是3月26日,在氣象惡劣、海面濃霧、視線不良情況下,太平島防區雷達發現有兩艘大型船隻進入禁止水域4000米範圍內,“海巡署”以雷達監控後,對方調頭離去。
但臺灣《時報週刊》還提到一個細節,越艦逼近島嶼時,突然面臨準備接戰的海巡官兵,卻好像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更有士兵神情呆滯,眼眶淚水直打轉,在防禦工事內不知所措。
越南方面隨後給出的解釋是“例行巡邏”。但這起衝突撼動了臺灣馬英九辦公室及“國安”高層,臺“國安會”召開跨部會緊急會議,要求守軍不得動武。
臺南海巡護力不足
距離臺灣約1600公里的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大、臺灣最早駐守的島嶼,更是唯一擁有淡水的熱帶珊瑚礁島。平時可作為漁業基地,提供航行船隻的各項服務;戰時則可作為機艦活動基地和中繼站,戰略價值極為重要。
自上世紀50年代以後,臺灣的南海駐軍一直保持較高水準。越戰期間,臺空軍在美軍的幫助下整修了東沙跑道,作為來往于臺中清泉崗至南越峴港間航線上的美機緊急備降機場,而太平島始終有臺灣海軍陸戰隊一個連把守,各類重武器一應俱全。但1999年之後,臺灣海軍陸戰隊將東沙島、太平島的防務陸續移交給“海巡署”,兩地駐軍達到歷史上的低點。
隨著近年南海爭端加劇,島內加強南海軍備的呼聲不斷高漲。臺灣于2006年在損壞的棧橋碼頭旁整建完成L型船艦停泊平臺,目前至少有4艘20噸級海岸巡邏艇或運補小艇輪流在當地駐守。但相較周圍一些國家的艦船裝備,太平島的巡護力量仍然顯得不足。
兩岸共護南海再引關注
這一事件使得海峽兩岸如何加強南海合作,共同維護主權,再次引起各界關注。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近日刊發社評文章説,兩岸既可以在許多議題上都採取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方式,為什麼不能在南海議題同樣採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呢?
有專家認為,兩岸攜手應對南海爭端,現實層面進展遲緩,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臺當局害怕與大陸合作激怒美國。據了解,臺軍方內部深感加強兩岸在南海合作的必要性,但沒人敢公開主張和提議,主要原因是顧慮到美國因素。二是因為島內藍綠政治對立嚴重,對兩岸南海合作存在分歧,藍營害怕被扣上“傾中”的“紅帽子”。因此,臺當局在南海合作問題上顧慮重重,畏縮不前。
臺灣政治大學高永光教授主張,南海可以是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一個前置性的試探。他提議,兩岸可以商討保護雙方漁民捕魚安全、展開聯合軍演、預擬如何對付東南亞各國不合理的軍事行為,包括在太平島的使用上相互合作等,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創一個探索模式。(本報特約記者 王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