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飛行員因高速飛行等因素,造成頸部傷害。上圖為飛行員借助離心機訓練抵抗G力昏迷。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戰機飛行員因高速飛行等因素,造成頸部傷害。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台灣網5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軍一名F16戰鬥機飛官(飛行員)因經常處於高速飛行及高重力狀態下,造成頸部傷害而不得不提前退役。桃園縣林口長庚復健科主任周適偉表示,頸部傷害在高速戰鬥機飛行員身上發生率相當高,尤其以F16最常見。
臺軍一位39歲的F16戰鬥機退役飛官,因頭頂疼痛和右肩酸痛超過5年,到長庚醫院求診。長庚醫院醫師研判,這些症狀可能是過去執行戰鬥飛行時,多次暴露在高重力加速度環境下,造成的頸部傷害。
長庚醫院檢查發現,這位飛官頸椎5、6節嚴重磨損,吃止痛藥都無法緩解頭痛、頸痛,嚴重影響飛行任務及日常生活,不得已只好提前退役。恢復健康後,目前該飛官改飛民航機。周適偉表示,頸部傷害在高速戰鬥機飛行員身上發生率相當高,尤其以F16最常見。
報道稱,飛行員長時間身處高重力環境,加上配戴先進的安全帽等精密裝備,都增加了頭頸部負擔。特別是在快速飛行中,飛官看向6點鐘方向(低頭),最容易造成頸椎受傷。
周適偉表示,頸部性頭痛病患會出現頭痛,頸部、肩部與上臂疼痛,疼痛可由頸部傳至前額與眼窩,甚至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畏光、畏聲、吞咽困難、同側眼睛視力模糊等症狀,並干擾身體平衡感,嚴重影響飛行安全。
臺空軍則回應,近5年臺空軍飛行員因執行空中任務受到頸部傷害案例,僅2005年一例駕駛F5戰機的飛官。目前F16戰機飛行員未發現有頸部受傷案例,且F16戰機飛行員必須在定期檢查下,符合飛航體能標準,才可能繼續上機執行任務。(台灣網 劉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