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軍首度承認秘密研製地對地中程導彈及巡航導彈,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外傳臺軍要發展射程可達1200公里的地對地中程導彈,以及射程可達800公里的巡航導彈,且6月左右準備試射,國民黨籍“立委”丁守中3月29日在“立法院”向軍方求證,臺“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答詢表示,內容不宜討論,但這種方向是對的。
説到臺軍的導彈研製,就不能不説那個被稱為“三大神秘機構”之一、所謂的“亞洲最大的導彈基地”——— 九鵬基地。
神秘的九鵬基地
2004年6月,臺軍在九鵬基地秘密試射了2枚“愛國者-2”導彈,均命中目標;
2005年3月,臺軍在九鵬導彈基地試射 “雄風-2E”成功,12月,陳水扁赴九鵬基地視察試射 “雄風-2E”、“雄風3”等新型導彈;
2009年10月,馬英九密赴九鵬基地,視察臺自製的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試射……
儘管見諸媒體的報道並不多,甚至資料照片也只能搜到一張 (如上圖),但“九鵬基地”四字卻在臺軍中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九鵬基地位於屏東縣牡丹鄉與滿州鄉靠東海岸的交界處,位於一處背山面海、風景秀麗、宛如世外桃源的山區。九鵬基地1973年10月開始籌建,至1975年5月初步完成,南北長6500米,東西寬3000米,佔地達1600公頃。為什麼選擇這個地方呢?因為臺灣本身腹地狹小,試驗導彈只能向外海打,而九鵬基地正處於臺灣東海岸、面向廣闊的外海,另外還對著蘭嶼、綠島兩個外海小島,在這兩個島上面裝上測試儀器,剛好用於觀察記錄導彈的飛行軌跡和數據。
1990年以後,臺軍將該基地擴建升格為兼具研發功能,後經多次擴建,佔地已超過4000公頃,基地還在綠島、蘭嶼、臺東太麻裏設有分駐基地,可協助獲取相關測試的三角定位數值。九鵬基地作為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下屬第二所,實際上是臺軍各式導彈和火箭武器系統的綜合性試驗、組裝及研製基地,是島內唯一的導彈試射場及重要遠端投射系統測試的大本營,被稱為所謂的“亞洲最大的導彈基地”。在臺軍的規劃中,九鵬基地還是“臺灣秘密研製具備戰略攻擊能力的戰術性地對地導彈的唯一地點”。
定時“關機”躲衛星
臺灣地域狹小,很難找到適合遠端武器實彈測試的地方。因此,作為臺軍唯一的導彈測試射擊重地,九鵬基地一直披著一層神秘面紗,直到1998年才首度被媒體曝光,此後也一直延續著低調、神秘的特點,它和臺灣軍方的“預防醫學研究所”和“核能研究所”被稱為臺灣“三大神秘機構”。
從空中俯瞰,九鵬基地就像一座大草坪。基地內的建築物高度,除可作為觀測臺的控制中心為三層樓外,其他建築物都不超過兩層樓高,而且除了辦公用建築物外,其他建築物都沒有窗子。所有地上建築物都涂有特殊迷彩,這種特殊塗料具有抗主、被動紅外線的功能,可降低紅外線導彈命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所有研究用工作室及生産、裝配線均地下化,平常地面看不到任何人走動,也沒有任何軍車停在內部。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用途,九鵬基地高度保密、警戒森嚴,對外交通僅有牡丹鄉的縣道199線和滿州鄉的縣道200線,無其他路可通。即便是美、法等國的科學與情報單位,也不能隨便對這個基地實施衛星偵照。據基地指揮官透露,每天上午10點12分到11點前後,不少先進國家的間諜衛星都會光臨這個基地上空。基地指揮中心的監控熒幕會顯示太空中間諜衛星臨空的時段,然後指令測試單位“關機”。
暗藏上萬技術人員
九鵬基地自啟用至今,相繼完成了工蜂六型火箭和雄風、天劍、天弓、愛國者等系列導彈的試驗和發射任務,被臺灣當局視為研發火箭、導彈系列武器的搖籃。
臺軍曾對媒體吹噓,整個九鵬基地是一個小型的“太空基地”,其控制室儼然就是美國休斯頓太空中心的縮小版。除了人數較少、衛星通聯波道較少外,其他裝備一樣不缺。目前,基地內的重要設施包括導彈發射坪、導彈發射架、導彈、靶機組裝廠、控制指揮中心、雷達系統、遙測接收系統以及彈頭威力試驗場等,而除了這些先進的硬體設施外,九鵬基地還擁有驚人的專業人才儲備。
根據臺媒此前披露的資料,臺軍的導彈研製人才主要集中在臺灣“中科院”,下設有航空工程、火箭導彈、電子通訊和化學等4個研究所,擁有各類人員約1.1萬人,碩博士比例極高。由於研製中程導彈極易受到國際社會關注和施壓,為了掩人耳目,李登輝1991年在“中科院”設立了所謂的“航太與太空工業技術研究中心”,臺當局每年向該中心撥款20億新台幣,作為航空技術 (實為導彈技術)的研究經費。
一直以來,臺軍對抽調到九鵬基地的科研人員身份都嚴格保密,不僅將一些重要研製人員挂名到隸屬於臺灣 “行政院”的“太空計劃室”、臺 “經濟部”所屬的科研中心、臺灣“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等民用科研機構,還利用成功大學、淡江大學所屬的航太工程研究所作掩護,將島內普通高等院校的學術力量也納入軍方的導彈研製計劃中。
或已建成大型風洞
2004年10月,臺灣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九鵬導彈基地正在修建大型掩體工程,“美國間諜衛星注意到,九鵬基地正以鋼筋混凝土構築大型建築物,而且四週的厚度非常巨大,推測這是具有防爆作用或是能夠抵擋重磅炸彈轟擊的抗炸掩體”,外界猜測將用於部署自美國購買的“愛國者”3型導彈系統。實際上,該掩體工程早在2001年就已開工,新增用地超過6公頃,臺軍對此嚴格保密,其預算至今仍未解密,但根據臺媒掌握的資訊,僅混凝土工程費就約8000萬新台幣,據稱工程完工後,將安裝最新的光學、電學、電腦等設備,並與現有的九鵬基地合為一體。
而在九鵬基地新配備的大量先進設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建的大型風洞。所謂風洞,實際是一種能按需要造成一定速度的氣流並能在其中進行各種空氣動力學模擬試驗的裝置,它廣泛應用於航空、氣象、工程等領域。風洞是飛機、導彈研製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設備,臺軍對此一直非常重視。據了解,臺軍風洞建設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當時得到了美國的技術支援,並於1984年建成了首座大型風洞,這座風洞曾為臺軍研製 “天弓”、“天劍”、“雄風”等導彈起了關鍵作用。隨著臺軍研製中程導彈步伐的加快,其原有的風洞已無法滿足試驗需要,專家判斷,此前在九鵬基地大興土木的大型掩體和神秘建築從面積、外觀以及保密程度分析,應該是新建的風洞。這種大型風洞一旦建成,將對臺軍研製中遠端導彈和新式戰機有重要推動作用。(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