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生報》17日發表社論説,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敗,被不少人解讀為是民眾對國民黨大陸政策投下反對票,算是國民黨大陸政策的失敗。然而國民黨這幾年大陸政策,基本上反映經濟全球化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形勢,方向是對的,因此,國民黨這次的失敗,並不能視為其大陸政策的失敗,新“內閣”應讓民眾有感,民眾就會重新認識或肯定其大陸政策。
社論摘編如下: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于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的第10天(12月9日)率團抵臺訪問8天,儘管,這是早已預定好的行程,但陳德銘的如期訪台,表示大陸對臺政策主軸,並沒有因為國民黨敗選而有所改變,而兩岸貨貿協商也繼續舉行,這更顯示兩岸協商也不會因為臺灣政情而受影響。
這次選舉雖屬地方選舉,但由於“九合一”的屬性,其重要性被認為不下于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而這次國民黨慘敗,被不少人解讀為是民眾對國民黨大陸政策投下反對票,算是國民黨大陸政策的失敗。從陳德銘刻意到中南部東部的訪台行程,可以看出,大陸對臺顯然仍在繼續強化其“三中一青”政策,從而也想告訴臺灣民眾,國民黨錯就錯在沒有擴大民眾分享兩岸關係發展利益的深度和廣度。
從2008年以來,簽了包括ECFA在內的22個協議,兩岸間的各形各色論壇交流也如火如荼進行,但是,廣大民眾仍然紋風不動,默默的過著一般日常生活,與兩岸關係的熱絡發展形成強烈對比,在市民領域中出現明顯的兩岸關係疏離感,這是兩岸關係發展嚴重吊詭現象。我們如果細究兩岸交流資料,可以看到臺灣民眾迄今仍有3/4或將近2/3的比率未到過大陸,而每年乍看頻繁的交流中,存在相當高比率重復現象,同樣一群人會重疊出現在這樣或那樣的交流場合中。這顯示,兩岸交流存在嚴重的包辦現象。至於兩岸間經濟協議及交流,被包辦壟斷的現象更為明顯。這種現象發展,深深的在民眾心中烙下一種認知:兩岸關係領域存在嚴重的階層分化。在這種階層分化感的催化之下,上述兩岸關係的疏離感就很容易轉成對兩岸關係的拒絕感。
今年3月間反服貿學運爆發,儘管或許存在政黨操作的痕跡,但是,上述疏離感及拒絕感,是學運之所以會發生的深層原因。在學運衝擊下,大陸對臺政策出現明顯的“三中一青”拐點,鮮明的表現在大陸重要訪問團都不再只是和財團巨賈政壇大老互動,而是紛紛奔往中南部或東部。臺當局“內閣”剛剛改組,新組成“內閣”必須劍及履及的增強惠民意識,務必力求讓兩岸關係大陸政策的紅利,能夠廣披民眾,重新讓民眾對兩岸關係大陸政策有感。或至少在內政上,使民眾不會因為對內政的反感,而把不滿情緒更加反應在兩岸關係領域上。
國民黨這幾年大陸政策,基本上反映經濟全球化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形勢,方向是對的,因此,基本上我們也認為,國民黨這次的失敗,並不能視為其大陸政策的失敗,新的“內閣”亡羊補牢,也許尚未為晚,多一點惠民意識,讓民眾有感,民眾就會重新認識或肯定其大陸政策。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