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評論:媒體應負起責任迎接高齡化社會挑戰

2014年10月29日 09:1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高齡化社會已經成為世界最受關注的議題

高齡化社會已經成為世界最受關注的議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10月29日消息 臺灣《中國時報》29日刊發評論文章《高齡化的社會挑戰媒體》指出,現代人壽命延長,銀發族潛力無限;媒體應負起責任,從現實出發,發掘他們的潛力,緩解社會及經濟問題。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已佔全部人口的10.8%,而且這股高齡潮來得又兇又猛,又急又快。2016年臺灣將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比歐美地區快很多。

  臺“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指出,2014年前三季度平均廣義賦閒人口升至101萬人,創歷年新高,主因近年公部門與民間企業55至64歲提前退休人數快速增加,而就業環境對中高齡者非常不利,讓他們難以返回職場,長久將使臺灣經濟失去活力。

  但是現代人壽命延長,銀發族潛力無窮。從現實觀點看,發掘銀發族潛力,有助緩解社會及經濟問題,媒體對此應負起責任。

  已故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説,現代人因為營養改進,養生方法層出不窮,生理年齡應等於實際年齡減掉15歲,也就是65歲的人相當以前50歲,80歲的人相當於以前的65歲。

  縱使在崇拜帥男美女的好萊塢,近年來,老生老旦盛行。2012年兩位奧斯卡獎得主,是62歲的最佳女主角梅莉史翠普,82歲最佳男配角克裏斯托弗普拉瑪,84歲的克林伊斯威特是位全方位的電影人,不但能導能演,甚至還能為電影譜曲,更能一展歌喉,簡直就是影壇奇跡。

  現今全球各地都已開始了解老人的價值,老人學、老人溝通、老人傳播、老年醫學都已成為顯學。美國藝術和科學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在一篇《論人生與藝術的晚期風格》裏指出,越成熟的社會,越能尊敬老人。社會應該有一種看待老年人心靈成果的方式,人生好比樓梯,人活得越老,就爬得愈高,愈能脫離年輕時的狹隘視野,邁向更高和更全面視野。

  阿恩海姆並致力研究畫家米開朗其羅、提香,音樂家貝多芬,作家歌德的晚期作品,他們和諧的融合個人和群體、命運和人定勝天的力量,呈現積極又消極、既有意識又無意識、既忍耐又反抗的生命觀,他們的作品不僅是最精湛的藝術,也包含最深刻的人生洞察力。

  高齡化社會已經成為世界最受關注的議題,聯合國及國際組織屢屢呼籲各國各地區必須嚴陣以對。但總是以危機相待,例如拖垮下一代,兩個工作人口要養一個老人,引發世代之爭。領退休金過長,及身體嬴弱,需要龐大醫療支出,拖垮國家財政。

  臺灣媒體更常稱60歲男女為六旬老嫗、老漢,遇到60歲以上人的風化問題,就是老不修、吃嫩草,似應罪加一等。其實臺灣已退休或行將退休的人群具很大潛力,多為三、四年級生(40、50年代出生),生於憂患,長于經濟起飛期,習慣打拼,從小就被教導吃得苦中苦。私人企業聘其為顧問,引導後輩或組織他們做義工,各行各業都可以。慈濟的中堅力量就是這個年紀的人群。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頌讚光明。媒體可以多報導國外如何運用高齡人才,報道臺灣銀發族的感人事跡,鼓勵他們,成為社會的資産,而非負債。(台灣網 何建峰)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