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假“多元”之名,行“變相臺獨”之實。(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5月27日訊 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將當地少數民族語言升格,並研訂編撰少數民族語言辭典。臺灣《旺報》指出,儘管這與被列為“官方語言”還有段差距,不過從近期蔡當局在歷史文化語言等層面,選擇性的重視或貶抑,仍可隱隱嗅出“變相臺獨”的政治態度。
報道指出,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日前會見臺企聯代表時,首度提到“變相臺獨”一詞。至於何謂“變相”,説穿了就是“加強本土論述、淡化兩岸連結”,最終達到“去中國化”的目標。
此次民進黨當局對於少數民族語言的操作,顯然是種“升格”;對照之前取消遙祭黃帝陵儀式,以及打破54年慣例,中樞不再主祭鄭成功,則是一種“降格”。如此“一拉一打”,正是落實了“加強本土論述、淡化兩岸連結”。
執政權會更疊,但歷史、文化、語言等軟性層面,才是更具延續性且能潛移默化國族認同的關鍵。若按照”一拉一打“的作法,當臺灣社會對中華文化和本土文化認同的消長,到了黃金交叉,就意味著成功達到“去中國化”,並形塑了本土認同,而這或許也就是“變相臺獨”。
在“轉型正義、尊重多元”的大旗下,無論是中樞不祭鄭成功、操作少數民族語言等,這一年來蔡當局許多新做法,都是以此為綱領。套換一句法國大革命羅蘭夫人的名句:“多元多元,多少政治意圖假汝之名而行!”(台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