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9月28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應詢表示,民進黨不放棄“臺獨”,就難以在兩岸關係中找到出路,無論是搞激進“臺獨”,還是搞所謂漸進、柔性“臺獨”,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馬曉光在回答有關如何評價民進黨30年曆史的問題時作出上述表示。他指出,民進黨長期抱持“臺獨”黨綱,堅持“一邊一國”的“臺獨”分裂主張,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煽動兩岸對抗,阻撓兩岸交流,導致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和成果受到嚴重衝擊和影響,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九二共識”是客觀事實而非人為附加前提
有記者問,今年“5 20”以來,臺灣方面一方面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另一方面一再表示兩岸交流不應預設前提,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回答説,“九二共識”及其體現的一個中國原則,是符合兩岸關係法理與現實的客觀事實,不是人為附加的前提;是兩岸雙方通過溝通協商、求同存異達成的,不是大陸單方面強加給臺灣的。
馬曉光指出,雙方打交道,首先要明確彼此關係的性質。所謂不設前提的要害就是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就是內心不放棄“兩國論”“一邊一國”的立場。民進黨當局單方面破壞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實際上是把他們對“九二共識”的否認強加給大陸,這才是為兩岸交流互動設置前提。
有記者的提問涉及臺灣當局領導人下月10日將發表的談話,馬曉光回答説,今年5月20日以來,持續8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勢頭和成果受到嚴重衝擊,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造成這一局面的癥結何在,責任何在,大家都很清楚。兩岸關係正反兩方面的實踐證明,不同的道路選擇決定不同的前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在於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臺灣當局領導人無論作何表態,這個坎是繞不過去的。
馬曉光説,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臺獨”,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進一步擴大兩岸同胞交流往來,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我們相信,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臺灣航空安全同是否參加國際民航大會無關
有記者問,臺灣方面聲稱謀求參與國際民航大會是基於對國際航空飛航安全的責任,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應詢指出,在臺灣沒有獲邀參與第39屆國際民航大會這個問題上,臺灣方面應深切反省,為何3年前能參與而今年不能,而不是對大陸橫加指責、誤導民意,甚至拿所謂的臺灣飛航安全作藉口來誤導臺灣民眾。
馬曉光特別鄭重表達:大陸方面始終重視臺灣同胞在民航領域的需要,也將繼續向臺灣方面提供相關資訊。他指出,臺灣方面獲得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和建議措施及相關資料的渠道是暢通的,這些資訊是完整的、全面的。臺灣與世界多個城市通航便利。事實證明,臺灣航空安全與其他地區航空往來,同臺灣方面是否參加國際民航大會沒有關聯。
針對有記者問及日前李登輝鼓噪推動所謂“憲改”、叫囂“法理臺獨”,馬曉光回答説,現在臺灣有一句時髦的政治術語叫“裝睡的人叫不醒”,李登輝就是沉迷在“臺獨”迷夢中那個叫不醒的人。但是,世界發展大勢、兩岸發展大勢,註定了他做的只能是黃粱一夢。“如果非要回應的話,我引用唐代詩人杜甫的一句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馬曉光還指出,兩岸同胞都沒有忘記,陳水扁當政時期瘋狂通過“憲改”“公投”等方式,企圖改變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地位,遭到了可恥的失敗。如果有人還想繼承李登輝、陳水扁的衣缽,大家可以預見其下場不會好。
有記者問,“臺聯黨”日前建議臺灣當局邀請達賴或熱比婭訪台,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表示,上次發佈會已講明邀達賴或熱比婭這類人到臺灣活動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和危害。他説,大家都很清楚“臺聯黨”的特定政治立場、政治本質,他們出此狂言毫不奇怪,關鍵是臺灣執政者不要誤判形勢,不要被“極獨”勢力牽著鼻子走。
兩岸縣市交流的關鍵是對兩岸關係性質有正確認知
有多位記者的提問涉及不久前臺灣部分縣市長來大陸參訪一事,馬曉光應詢表示,兩岸縣市交流的關鍵是對兩岸關係和縣市交流的性質有正確認知,“有了這一點,有助於雙方的互動和交流合作的開展”。
馬曉光指出,前不久,臺灣部分縣市長參訪團來大陸,表示將繼續支援“九二共識”,我們給予了積極回應,提出八項措施,以進一步推動大陸有關部門及城市加強與這8縣市的交流合作。我們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決心和誠意不會改變。只要對兩岸關係和縣市交流的性質有正確認知,願意為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和親情貢獻心力,我們都持積極態度。
馬曉光還介紹,臺灣8縣市與大陸有關方面正在籌劃安排,計劃年內在大陸舉辦臺灣8縣市農特産品展銷會暨旅遊推介會。大陸有關企業也在規劃赴8縣市考察、洽商採購農産品事宜。
有記者問:島內綠營指稱來大陸參訪的縣市長是“藍八奴賣臺”,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回答説,來訪的8位縣市長已經做了辯駁和澄清。“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那些往別人身上潑臟水的行為固然反映了這些政治人物的政治本質,但是依然無法解決臺灣民眾關心的切身利益的問題。”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