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13日訊 近日,臺灣“廢核”話題再次受到熱議,臺灣文化大學經濟係教授柏雲昌今(13)日在《中國時報》上發表文章指出,不管選擇核能或化石能源都必須付出代價或機會成本,要解決能源污染問題,就必須從改變人的行為開始。單靠政客在馬路上喊喊、騙騙選票無法解決問題。
文章稱,日本人在311強震及福島核災後,從上到下奉行“節約能源”、改用天然氣發電、鼓勵新能源,結果不到5年就難抵經濟蕭條和發電成本大增的現實生活壓力,重啟核電。如今,即將上臺的臺灣新當局依樣畫葫蘆,強調“節約能源”、天然氣發電和新能源可解決核能存廢問題。
柏雲昌質疑,臺灣地區經濟沒有比日本好,臺灣民眾沒有比日本民眾自律而可“節約能源”,臺當局誠信度比日本低,天然資源也不如日本豐富,新能源技術沒有日本來得強,憑什麼相信臺灣廢核可以比日本做得更好?單靠政客在馬路上喊喊、騙騙選票無法解決問題。
柏雲昌指出,在臺灣,太多人只享受好處卻不願付費。當局應對污染源課污染稅,再轉而補貼新能源普及化;也應百分之百對使用者轉嫁費用,以刺激自發性“節約能源”的作為。這些都不需要無聊的政治操作或高尚的道德勸説,臺灣民眾和廠商為自利都將回歸“理性的選擇”。(台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