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時報”報道,一項針對臺灣13位主要政治人物的聲望調查,出現兩個讓人非常意外的數字:一是叱吒政壇超過10年、剛當選“總統”才50多天,還戴著壓倒性勝利光環的蔡英文居然屈居第三,只獲得63%滿意度;另一個則是臨危受命接任看守“行政院長”才30幾天的張善政,面對“國會”綠大於藍的不利局勢,仍然在第一次登榜就躍居第五,獲得54%滿意度。
對比蔡英文與張善政,政治人物聲望調查透露的訊息,當然值得分析。這幾天有媒體以“國民黨的蔡英文”來形容張善政,如果説這個名詞是比喻張善政有潛力可以如同2008年民進黨陷入最低潮時蔡英文所扮演的角色一樣,帶領國民黨脫離目前低迷不振的局面,那麼確實有想像空間;然而,如果説這個名詞是形容張善政跟蔡英文的人生歷程及政治魅力相似,恐怕就不恰當了,因為“張善政現象”所反映出來的深層意義,恰恰是蔡英文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啟示。
張善政本來是臺大教授,後來轉入産業,先後擔任宏碁與谷歌的高階主管,然後進入“內閣”,今年2月1日因原“行政院長”毛治國在國民黨大選慘敗後堅辭且神隱後受命接任。毛“院長”的態度,某種程度正好彰顯了“看守內閣”的難為及無奈,所以一開始各界都不看好這位在非常時期上任、號稱“史上任期最短、壓力最大”的“行政院長”,認為張善政不但難有表現,註定只能在“國會”的猛攻之下,悽慘扮演3個月的政壇炮灰。
結果正好相反,才短短一個多月,張善政竟翻轉社會預期,成為受到民眾注意及喜愛的政治人物,滿意度在瞬間衝高,成為這次調查藍營聲望最高的政治人物,因此被稱為“張善政現象”。張善政何以能夠如此?答案其實很簡單,一言以蔽之:接地氣!
什麼是接地氣?就是真正了解基層人民的感受,而且能夠為市井小民説出他們的心聲。張善政過去這一個多月來的表現,不論是力挺臺南救災時表現出來的“難兄難弟”情誼,或是在地震15天后臺南仍然有地區停水而先跳出來向民眾道歉的擔當,還有譴責憲兵不當搜索民宅時的明快,以及面對綠營過半數的“立法院”,卻仍敢推動他認為對臺灣有利之重大敏感法案的率直,無一不合乎一般民眾的期望。像這樣的有血有肉、有為有守卻又沒有明顯藍綠色彩或意識型態考慮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在當前的時空環境下,當然深具政治魅力,必然會受到歡迎。
相較于“張善政現象”,蔡英文本來是政大教授,然後邁入政壇,歷任要職,如今雖然當選臺灣第一位女“總統”,已有一定的歷史地位,但她始終不太接地氣。回顧過去幾年的政治人物聲望調查,從2009年迄今,蔡英文在同一調查機構所調查的幾次滿意度數據依序為:26%、52%、50%、39%、43%、51%、42%、56%、51%,以及這次的63%,相較之下不算理想,10次數據更只有兩次勝過未曾參選過的張善政。進一步來看,蔡英文雖然兩度問鼎“總統”,但是她在最近幾次的調查之中卻始終只徘徊在第三或第四名;即使剛剛選上“總統”,政治聲望仍落後同黨的賴清德及陳菊兩位市長。
蔡英文的人格特質及政治魅力,一如她在聲望調查中的滿意度,基本上不太接地氣,可以説是謹慎有餘、親民不足。有人説蔡英文是女版的馬英九,但是檢視蔡英文過去的談話,相較于馬“總統”直言、敢言卻偶爾失言的風格,蔡英文在公開場合的談話,不但不像馬英九,反而更像謹小慎微的前“行政院長”毛治國。當然,在當前國民黨不受民眾喜愛的時勢下,蔡英文的聲望高出馬“總統”或毛治國許多,但卻改變不了一項基本事實:蔡英文不夠接地氣,因此不是民眾真正期待的那種親民的政治人物。
一位新當選的“總統”,而且還是臺灣第一位女“總統”,在聲望調查中竟然屈居第三,落後同黨的賴清德與陳菊兩位公認最接地氣的父母官,無疑是值得深思及憂心的現象,這提前反映了蔡英文不夠貼近民意,因此無法真正成為“最會溝通的政府”,更令人擔心的問題在於:如果又出現一位滿意度不高的“總統”,在臺灣的政治現實下,必將難以展現魄力以推動重大改革,如此一來,臺灣又將虛耗及空轉。
蔡英文如果有心成為帶領臺灣進步的“總統”,上任前就應該更求貼近基層人民以提升民意滿意度,才有機會在一上任就挾著高人氣來全力治臺。接地氣、有作為,這正是“張善政現象”可以帶給蔡英文的重要啟示。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