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可以創造歷史,在兩岸關係中成為永恒。
2015年5月,又是一個春天。在兩岸關係新的重要節點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歷史性會面,擘畫兩黨關係發展新前景,共商開創兩岸關係未來、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大計。習總書記就此提出五點主張,承前啟後、高瞻遠矚,體現了一個負責任政黨的政治智慧和責任擔當。
十年前,在“臺獨”分裂勢力倒行逆施、兩岸關係險象環生之緊要關頭,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兩黨領導人在北京舉行會談並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國共兩黨在關鍵時刻做出的正確選擇,改變了兩岸關係的歷史軌跡,奠定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共同願景,十年有成。今天,臺海和平之穩定、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繫之密切、共同利益之廣泛,前所未有。然而,兩岸關係經緯萬端,前路並非一帆風順,局面更見紛繁複雜。十年前,歷史性的一步凸顯智慧和勇氣;十年後,蹚過“深水區”需要責任與擔當。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講話中,習總書記再次強調,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臺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國共兩黨應旗幟鮮明反對一切損害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言行,絕不能讓來之不易的臺海和平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得而復失。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嚴正立場的同時,習總書記首度提出“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向意義。
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在講話中,習總書記直面兩岸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難題,提出要積極探索解決之道。2008年以來,兩岸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務實思路,穩步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當兩岸關係邁入“深水區”,長期存在的一些政治問題不可能完全和長期回避,需要國共兩黨、兩岸雙方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擔當精神,克難前行、聚同化異,為“解題”創造條件,尋求辦法。
兩岸攜手,共謀復興。在講話中,習總書記重申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強調要“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針對臺灣同胞關心的經濟合作問題再次給出“定心丸”。其言也懇,其情也切,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家一起來幹”,需要兩岸同胞、全世界的中國人團結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把握大勢,方可行穩致遠。“兩岸關係路應該如何走,是擺在兩岸所有政黨和社會各界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攸關中華民族和國家未來,攸關億萬民眾福祉,需要我們大家認真思考。”習總書記的話語重心長,振聾發聵。兩岸關係道阻且長,每前進一步都非易事,都需要有非凡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著眼大局、克難前行,是負責任政黨的應有作為。臺灣某些政黨,是一意孤行、抱殘守缺,妄想“火中取栗”,還是勇於自省、順應大勢、著眼臺灣未來,當三思,請深思!(王堯)
[ 責任編輯: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