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媒:民進黨莫幻想再用陳水扁兩岸路線“治國”

2014年12月16日 09:58 來源:環球網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環球網綜合報道】臺灣《旺報》16日社評,原題《莫幻想陳水扁路線治國》,全文摘編如下:

  當民進黨多數成員還沉浸在選舉大勝的情緒中,以為2016年大選已經勝選在握,曾任臺陸委會主委、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的民進黨秘書長兼駐美代表吳釗燮卻已經現身美國,第一時間向美國表達了民進黨不會把這次選舉結果當成民眾對馬英九政府兩岸政策的不信任公投。

  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無不認為吳釗燮的公開發言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這不是他作為國際關係專家的個人意見,而是傳達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立場,也就是暫不推翻現行的兩岸政策。在此同時,毫不意外的,前述談話也招來了臺灣的“獨派“人士透過媒體投書給予批評。

  民進黨急著針對兩岸立場向美國表態,事出有因,因為兩岸關係一直是民進黨邁向執政的罩門,而最大的壓力則來自美國。民進黨籍前“總統”陳水扁任內不少兩岸作為,引來美國出手壓制。2012年大選前,美國重要官員又透過媒體傳話,質疑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最近以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等許多國際重要場合上,更一再重申美國支援兩岸和平交流、避免關係緊張的態度。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民進黨如果有心邁向執政,即使不必事事屈從於美國,也不應該重蹈陳水扁在兩岸路線上的錯誤,成為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

  臺灣在民主化之後已經順利的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過去歷史所遺留下來的“統獨”之爭,其實在年輕世代崛起後,已漸漸找到了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維持臺灣現狀”,既不草率尋求急統,更不盲目跨向“急獨”。然而,兩岸關係不會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而是會隨著兩岸的發展而産生變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在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等方面的表現,都遙遙領先;但是過去一、二十年,大陸的快速經濟成長挾其廣袤的領土、人口及有效能的政府領導,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都市建設進步、民眾生活改善已獲得全球肯定,因而對臺灣民眾造成了心理壓力。馬英九政府在全球大環境壓力下積極推動兩岸交流,雖然是大勢所趨,但是卻無力化解民眾對大陸在政治上不信任、在經濟上不放心、在心理上不認同,以致功虧一簣。

  民進黨如果把國民黨這次敗選看成臺灣人民對於兩岸政策的不信任投票,誤以為可以在兩岸關係上傾向“臺獨”,當然是錯誤的解讀,將會引來民眾疑慮,更會引起美國關切。所幸,民進黨的判斷尚屬正確,並沒有被“臺獨”人士給綁架。

  最近民進黨傳出這樣的想法,以為2016年大選勝券在握,不必橫生枝節,因此在兩岸政策上不如採取一動不如一靜的低調姿態,等到選舉勝選再來進行必要的政策調整。這種想法太過於樂觀與天真。一來,民意如流水,不容坐以待勝;二來,美國對於民進黨兩岸立場不放心,不容得民進黨消極以對;更重要的是,臺灣民眾迫切需要一位足以帶領臺灣走出困局的領袖,而這個困局又與兩岸政策息息相關。凡此種種,都催促著民進黨提出一套完整可行的兩岸政策。

  民進黨向來受到“臺獨教義派”牽制,陳水扁在任內的“一邊一國”等諸多作為已經被證明是走上迷途。有一些民進黨大佬試圖透過論述來找到兩岸政策的立足點,希望以此來跟“九二共識”或其他論述對抗,也化解來自“臺獨”人士反彈。

  光是論述當然不夠,因為真正足以獲得民眾支援的兩岸政策,必須一方面符合臺灣人民對維持現狀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可以帶領臺灣在進行兩岸交流的同時,繼續保持政治的自主性與經濟的相對優勢。簡單地説,民眾接受的“維持現狀”,絕不是靜態概念,而是要維持臺灣站在政治與經濟相對優勢的動態概念。

  民進黨執政時,兩岸政策屢蹈迷途。未來民進黨想要重新執政,絕不能只含蓄表示不改變兩岸政策現狀,而該展現準執政黨的高度,提出符合臺灣民眾與國際社會期盼的兩岸政策。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