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尋求建立鐵礦石談判“中國模式”

時間:2009-10-18 08: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青島10月17日 (記者 賈真 劉寶森)“目前整頓進口鐵礦石市場、規範市場秩序是當務之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在一年一度的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第一個發言。

  這個被業內人士視為新一輪鐵礦石價格談判前奏的會議于15日至17日在青島如約召開了第九屆。

  據了解,200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將超過世界海外貿易量的60%,這些鐵礦石從多達40個國家進口,而國內需要鐵礦石進口的企業有800多家,進口貿易企業超百家。單尚華指出,目前進口鐵礦石市場混亂,處於無序狀態,迫切需要全面整頓,中國必須構建鐵礦石進口新模式。

  此前,中鋼協副會長劉振江在中鋼協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應建立鐵礦石談判的“中國模式”。那次發佈會上宣佈的與中國簽訂了鐵礦協議的FMG公司就承諾銷售給中國鋼鐵企業的鐵礦石實行一個價格,且合同期限是7月1日到12月31日。

  業內人士認為,本屆研討會的“新模式”提法正是更加明晰的鐵礦石談判“中國模式”。

  這種新模式內容包括:由於礦價波動對鋼材成本影響較大,結算週期定為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國的一個財政年度內;長協礦實現量價互動,進口量大價格應當從優;全國實行統一價格,即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鐵礦石品味、不同的品質、不同的礦山企業確定一個鐵礦石離岸價格,不能再分長協礦價和現貨礦價,一旦確定,所有跟中國鋼鐵企業簽訂協議的供貨商都要實行這一個價格,可以規範鐵礦石市場秩序,避免發生倒賣鐵礦石現象。

  這種新模式是建立在利益共用、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等基本原則基礎上的,單尚華強調。“中國不強調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鋼企參照中方的價格,也不會盲目跟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鋼鐵企業的價格。”他説。

  而鐵礦石供應商的反應,則不盡一致。

  “長期來看,西澳礦的供給能夠取代印度礦對中國的出口,取代中國國內的礦石産量,並將繼續保持對巴西和南非的競爭優勢。”西澳大利亞州政府駐華商務代表處首席代表莊彬俊在本屆研討會上説。

  莊彬俊説,澳大利亞鐵礦和中國市場是上下游相互依賴的關係。但是鋻於澳大利亞的資源優勢,他對記者提出的中鋼協堅持的“量大價優”不置可否,而是強調“鐵礦石價格應由市場説了算”。

  澳大利亞FMG公司市場部銷售總監劉曉東説,與中國鋼廠合作會加強FMG的力量,而論及以後是否會堅持與中國鋼廠的長期協議時他表示“不便作評論”,他也未對是否已經開始明年的談判做任何評論。

  單尚華指出,“推動中國鐵礦石進口新模式的實現任重而道遠”。但他強調,隨著中國鋼鐵企業海外投資力度的加大,兩三年後權宜礦將大大增加,同時國內礦山也在加快建設,堅信鐵礦石供求市場很快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目前,“西澳大利亞鐵礦産能已超過已知的需求”,莊彬俊説。而事實上西澳潛在的鐵礦項目有145億噸並且資源還在不斷增多。他説,至2015年,西澳大利亞鐵礦石産能有望達到9.3億噸/年,而2008年-2009年,澳大利亞出口鐵礦石3.42億噸。

  劉曉東表示,FMG最近投資3.6億澳元用於擴大産能至5500萬噸,擴産至9500萬噸和1.55億噸的項目也分別進入了可研和預研階段。

  單尚華説,中國目前的鋼鐵庫存量4000萬-5000萬噸,今年有望成為鋼材凈進口國或進出口平衡,國內資源供應壓力將加大。

  自8月以來,中國國內鋼材價格開始持續下跌,而目前鋼材庫存很大,在市場需求沒有得到根本好轉的情況下,鋼廠面臨減産。河北鋼鐵集團市場管理部部長韓衛東説,由於“中國國內新開的礦山將逐漸投産,明年鐵礦石肯定會增加,而在世界範圍來看總的資源量也是增加的,鐵礦石在中國供大於求。”

  中國進口鐵礦石新模式力挺“三項原則” 將取消現貨價

  已經開始啟動的中外鐵礦石價格談判逐漸升溫。16日,在青島召開的第九屆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介紹了中國進口鐵礦石新模式的三項主張:一是進口鐵礦石結算週期從1月1日到12月31日;二是堅持長期協議量價互動,量大應價優;三是統一價格,確定了長期協議的供貨商就不允許再向中國企業出售兩個價格的鐵礦石。分析人士認為,單尚華的三項主張表明中方的談判框架已經明朗,訴求明確,強調公平,注重雙贏,旨在長遠。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