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 謝旭人
【提要】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偉大成就的基礎上,我國財政實力不斷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均保持了較高的增幅,財政收入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
財政實力顯著增強,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
“現在我國一天的財政收入,大約是1950年全年財政收入的3倍!”提起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財政事業的發展以及國家財政實力的巨大變化,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感觸頗深,言談話語中流露出自豪之情。
謝旭人説,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偉大成就的基礎上,我國財政實力不斷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均保持了較高的增幅,財政收入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1950年全國財政收入僅有62億元,2008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6.13萬億元,2009年預算安排收入6.62萬億元,60年間增長1000多倍。全國財政收入從1950年的62億元開始,到突破1000億元大關,用了28年時間;從1000億元到1萬億元,用了21年時間;從1萬億元到6萬億元,用了9年時間。財政實力的不斷壯大,是我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的重要體現,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在不同時期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決策,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60年來,根據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財政支出結構不斷調整,從計劃經濟時期的生産建設財政逐步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轉變。公共財政主要是滿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産品,服務公共利益。不論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等社會事業,還是事關國家繁榮昌盛和可持續發展的外交、國防、科技、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都是公共財政保障的重點。2008年,全國財政僅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就達到19667億元。2009年全國財政預算安排上述民生支出24610億元,增長25.1%。
財稅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共財政體系不斷健全
謝旭人指出,財政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與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密不可分。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實行了以放權讓利為主要特徵的包乾財政體制、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稅利分流等改革。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我國實施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和工商稅制改革。黨的十六大以來,財稅體制改革向縱深拓展。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取消農業稅,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全面實施消費型增值稅,順利推進成品油稅費改革,健全個人所得稅、消費稅、房産稅、耕地佔用稅、車船稅等制度,改革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和關稅制度,稅制更加科學合理,稅種數量進一步減少到19個。
財稅改革的不斷深化,最明顯的成效有三點:一是構建了多稅種、多環節、多層次調節的比較科學合理的稅制體系,逐步形成了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二是財政體制更加完善,進一步規範了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增強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促進了地區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預算制度不斷健全,預算的完整性、規範性、透明度明顯提高,初步構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公共財政體系,保障了財政職能作用的發揮。
財政調控能力不斷加強,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財政政策是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財政部門始終注重加強和改善財政調控經濟的職能。去年四季度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黨中央、國務院果斷出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所有計劃,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認真研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各項具體措施,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謝旭人説,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擴大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加強重點建設。在2008年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災後恢復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資1040億元的基礎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安排9080億元,增加4875億元。二是推進稅費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預計2009年將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500億元。三是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促進消費需求。四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援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總體來看,積極的財政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對經濟企穩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謝旭人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財政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各項措施,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所有計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保增長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創新,更加注重加強節能環保,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財政管理水準不斷提高,財政運作日趨規範
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財政部門順應形勢發展變化,著力把握財政管理規律,創新管理理念,轉變管理方式,財政管理水準顯著提高。
謝旭人指出,財政管理貫穿于研究制定和實施財政政策、編制和執行預算的全過程,是財政部門的日常工作。財政管理水準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財政職能作用的發揮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只有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才能更好地為民理財。
謝旭人解釋説,科學化管理,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和掌握財政管理的客觀規律,遵照財政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運作機制,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資訊技術,發揮管理人員的積極作用,明確加強管理的目標、方向和途徑。精細化管理,就是要運用資訊化、專業化和系統化管理技術,建立健全工作規範、責任制度和評價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崗責體系,加強協調配合,按照精確、細緻、深入的要求實施管理,不斷提高財政管理的效能。通俗地講,科學化就是要“抬頭看路”,明確方向、目標並選擇有效的路徑。精細化,就是要“埋頭拉車”,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科學確定的方向和路徑前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財政工作任重道遠。謝旭人表示,財政工作的宗旨是“為國理財、為民服務”。在今後的工作中,各級財政部門將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依法理財,實行科學管理,發揮財政職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設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完善公共財政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財政工作效能,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本報記者 李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