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12月23日電 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在臺中舉行並簽署三項協議,臺灣輿論對此普遍持肯定態度。島內主要報紙對會談成果不僅予以大篇幅報道,而且認為兩會會談更加務實,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更進一步。
臺灣《經濟日報》引述權威人士和業者的分析認為,三項協議將有助於保障臺灣消費者權益,確保臺灣漁船雇用大陸漁工的安全,也有助於臺灣農産品進軍大陸市場。通過標準認證和檢驗方面的合作,讓兩岸的互信機制更完善,將有利於兩岸合作生産的産品進軍全世界。
《中國時報》對兩會會談的務實予以特別關注,該報在題為《亮出務實牌 議題常態化》的文章中稱,“常態化”或將成為未來兩岸商簽協議的慣常模式。常態化有兩層意思,首先,技術性議題已取代政策性議題,成為今後兩岸交流主軸;其次,兩會會談將進入“真槍實彈”階段,協議簽署不會再像往常那麼容易。
對於兩會會談原定的第四項議題——兩岸避免雙重徵稅未能如預期簽署協議,臺灣媒體普遍認為,此舉正彰顯出兩會協商日趨務實、成熟。
《工商時報》在題為《正視問題開啟兩岸互補合作新契機》的社論中指出,兩岸避免雙重徵稅議題在兩會會談暫時被擱置,其實並非壞事,不妨視為兩岸兩會協商機制運作的檢討契機,讓雙方一起找到足以開啟更大開大闔兩岸交流互補合作的雙贏模式來。
《聯合報》除詳細介紹三項協議外,也對兩岸避免雙重徵稅議題予以報道。該報引述投資人的話説,企業到海外經營,如果兩邊都要繳稅,等於剝兩層皮,將危及企業長久經營;避免雙重徵稅相關協議對産業有幫助,也更有利於企業的全球佈局。站在持續經營的立場,相關協議“一定要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