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太局痛失“嗅碳”衛星 面臨再造難題(圖)

時間:2009-02-26 08:15   來源:新華網

  美國首顆專項探測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並針對這種溫室氣體全面繪製分佈圖的衛星24日因發射失敗而墜入南極附近海域。

  美國航空航太局(NASA)説,發射“在軌碳觀測器”(OCO)、即“嗅碳”衛星的準備期長達8年,衛星墜毀令相關人員陷入沮喪。

  “極度失望”

  美聯社報道,這是美國航空航太局自2001年9月以來首次遭遇重大發射任務失敗。整個衛星項目耗資2.8億美元。

  航太局發射主管查克多瓦爾形容這次失敗令“科學界極度失望”。

  多瓦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説:“整個團隊十分沮喪,因為我們努力工作了一年又一年,大家都期待發射成功……可問題是,即使你竭盡全力,仍會遭遇失敗,這的確是件難事。”

  弗吉尼亞州軌道科學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是“嗅碳”衛星和“金牛座”XL型運載火箭製造商。公司“嗅碳”項目經理約翰布倫施維勒説:“團隊上下都很失望,對結果感到十分痛心。”

  但航太局科學部門負責人埃德魏勒説:“無疑,我們研究地球科學的決心不會因此動搖。”

  依照美國《紐約時報》的説法,“金牛座”XL火箭的第三級點火後7秒,火箭前端的整流罩與箭體分離失敗,致使位於整流罩之下的衛星無法釋放進入太空。

  航太局發射主管多瓦爾説,將儘快成立調查委員會,確定發射失敗的“可能原因”。

  法新社報道,這是航太局首次為發射衛星而使用“金牛座”火箭。“嗅碳”項目經理布倫施維勒説,1994年至2004年,7枚“金牛座”火箭中6枚發射成功,以往發射過程中整流罩從未出現問題。

  雪上加霜

  據航太局官方網站介紹,科學家原本期待利用“嗅碳”衛星蒐集數據,幫助解答一系列問題,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源在哪?排放量的地區分佈如何?大氣中消失的二氧化碳主要由陸地還是海洋吸收?哪塊大陸吸收二氧化碳最多?

  “嗅碳”衛星因而得名。它的發射失敗使飽受美國科學界批評的航太局地球觀測努力又蒙上一層陰影。

  美國國家科學院2007年警告説,航太局的地球研究項目已“陷入險境”,研究項目越來越少,相關衛星逐漸老化。

  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的科學顧問尼爾萊恩:“‘嗅碳’衛星發射失敗的確是一次挫折,我們(在地球研究領域)已落後很多。”

  本月,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把經濟刺激計劃中的4億美元用於航太局科學研究項目。美聯社援引航太局科學部門負責人魏勒的話報道:“這筆錢將全部用於地球科學研究。”

  國家科學院成員、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露絲德弗裏斯説:“非常遺憾,當我們正試圖推動地球觀測回到正軌時,卻發生了事故。”

  航太局下一顆用於研究氣候變化的衛星“榮譽”(Glory)號原定今夏發射,但這一日程將在“嗅碳”失事原因查清前遭擱置。“榮譽”號原定也將搭載“金牛座”XL火箭升空。

  複製衛星?

  美聯社報道,“嗅碳”衛星發射失敗後,航太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要不要再造、或稱複製一顆“嗅碳”。

  “嗅碳”項目組成員、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格雷姆斯蒂芬斯説,項目組不少成員正敦促航太局這樣做。

  航太局科學部門負責人魏勒説,與從頭開始一個耗資2.8億美元的項目相比,複製一顆“嗅碳”費用低得多,也更快,因為許多前期工作不必重復。

  但航太局主管地球科學部門負責人邁克爾弗賴利克説,現在確定航太局該如何調整計劃或確定是否複製“嗅碳”為時過早。“今後幾天、幾週、幾個月內,我們將仔細評估如何推進這一項目。”

  觀測地球是美國航太局長期承擔的主要使命之一,而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嘗試量化測定和分佈測繪關乎世界各國以減少排放方式協同遏制全球氣候升溫趨勢的努力,既蘊涵現實科學意義,也涉及潛在經濟利益。(杜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