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赴臺交流演出:千里之外有知音

時間:2008-09-23 07: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9月22日電(記者茆雷磊 陳鍵興)赴臺交流演出的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一行,10余天來幾乎從南到北縱穿全島,與島內各地鄉親展開了多場交流。兩岸同胞真切、深厚的骨肉情誼,令人不禁感慨“千里之外有知音”。

  “5分鐘即成兄弟”

  以鐵片與石塊互相敲擊,飛濺的火花引燃了乾草,代表著天神祖靈對兩岸少數民族同胞的祝福。在位於屏東的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園區,象徵島內少數民族歡迎之意的禮炮被火種一一燃響。

  身著民族服飾的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們載歌載舞,在炙熱的陽光下以汗水和微笑,盛情款待草原來客。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副院長杜日升感動得紅了雙眼,他説:“兩岸少數民族同胞的情感和藝術都是相通的,雖然我們相隔千山萬水,但只要相逢,5分鐘即成兄弟!”

  在臺灣少數民族聚居的屏東瑪家鄉和三地門鄉、臺北縣烏來鄉,劇院一行也受到了熱情的招待,喝小米酒、嘗山豬肉,主客雙方歌舞盡歡。在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內蒙古藝術家們深入了解了臺灣少數民族的文化和習俗。

  獻上草原牧民象徵友誼天長地久的藍色哈達,收下臺灣少數民族同樣代表友誼和祝福的黑色肩帶;獻開工頭琴模型和蒙古文書法作品,收下臺灣少數民族視為至寶的琉璃珠……聚散有期,感動無窮,“歡迎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將來到內蒙古做客。”杜日升説。

  “大草原將在孩子們心頭種下夢想”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一行的到來,使擁有近90年校史的彰化縣鹿港鎮草港小學師生首次有機會親近大陸同胞。校鑼鼓隊的孩子們擊鼓迎賓,校弦樂隊則以合奏《哆來咪》表達心中歡快。內蒙古小夥子們用舞蹈《搏克雄風》表現草原摔跤手的陽剛之美,美麗姑娘們頭頂6隻瓷碗跳起《頂碗舞》,贏得師生們經久不息的掌聲。

  操場上,在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青年舞蹈家哈斯敖登手把手的講解下,孩子們學會了蒙古族舞蹈的幾種基本動作,男孩像雄鷹展翅一樣張開雙臂,女孩抖動雙肩、踮起雙腳,大家在群舞中笑成一團。

  促成此次交流的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趙守博告訴記者,學校因地處鄉村,過去一直未能接觸大陸同胞,劇院的精彩表演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兩岸的文化交流就是要從孩子做起”。

  鹿港鎮草港小學校長蔡玲玲表示,學校此前特地停課一天,讓孩子們親手上網搜尋有關內蒙古的資訊。“內蒙古大草原將在孩子們心頭種下夢想,也許他們一生都不會忘記今天”。

  6年級男生張祐瑋稚氣可掬地説:“能觀賞到這樣千載難逢的表演,我覺得非常難得,將來一定要和家人到內蒙古旅遊。”

  “這樣的交流多多益善”

  在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訓練室內,剛在島內一項舞蹈賽事中以蒙古舞獲獎的學生們席地而坐,目不轉睛地觀賞了劇院帶來的舞蹈《天邊》和女聲獨唱《我從草原來》。

  這些內行觀眾不放過任何精彩細節,每到會意處,充滿激情的掌聲總是不期而至。劇院演員們也驚喜地發現,臺下的少男少女對於蒙古族舞蹈的掌握程度超出預期,只須稍加點撥就幾可亂真。

  “看到那麼多年輕、優秀的臺灣未來舞蹈家,為舞蹈事業而奮鬥著,我覺得很欣慰。”劇院副院長包紮那説,“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一起在草原上盡情起舞。”

  藝大舞蹈學系主任朱美玲表示,近年來該係與大陸同行之間的交流日益熱絡,不少學生曾赴大陸,大陸也有很多團體蒞校交流,“這樣的切磋總讓我們深受啟發”。

  臺灣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告訴記者,雖然臺灣舞者也會學習大陸的少數民族舞蹈,但有時難免憑空想像,“有機會學習原汁原味的蒙古族舞蹈,將使我們的表演更加地道,這樣的交流多多益善”。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