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間美術展中傳統剪紙藝術吸引了眾多臺南民眾前來觀賞。
壽山石雕刻而成的“滷鴨”惟妙惟肖、讓人垂涎欲滴,雕龍鑲鳳的扇形果盒和桌燈不僅工藝細膩複雜,還講述了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面目猙獰、活靈活現的木偶頭和傳統風味十足的惠安女服飾、木版年畫等,都展示了許多閩臺共同流傳的民間文化精品。5月1日,臺南市舉行的鄭成功文化節期間,由福建文化藝術交流團赴臺展演項目之一福建民間美術展正式開展,100余件精選的福建省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展品集中展現了福建省文化藝術風貌,也讓臺灣民眾進行了一次兩岸文化脈絡“尋根”之旅。
“這只公雞好像要撲出來一樣,真的很形象……”60歲的臺南鄉親陳耀翔老人興致勃勃地在剪紙藝術展區參觀,親眼目睹一張普通的紅紙在藝人們手剪下,化身成一隻只翩躚欲飛的蝴蝶,祖籍泉州晉江的陳耀翔老人表示,臺灣也有許多民間剪紙藝術家,但是如此精美形象的剪紙藝術還是比較少見的。兩岸剪紙藝術方面各有所長,都各自保存了許多相關藝術創意和技藝,“只有越來越多的交流和相互學習,才能汲取各自所長,更好地發展這門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泉州花燈、提線木偶等也成為陳耀翔關注的焦點,他專程從十多公里外郊區趕來看展。
臺南松柏詩詞賞析班的幾名老學員也將週一舉行的活動推遲到福建民間美術展開幕時舉行。平時聚在一起學習研究詩賦的老人們,目光在傳統木版年畫、磚雕等藝術品前停留下來。92歲的林中鶴老人祖籍廈門同安,他對於精美的泉州花燈興趣濃厚,在仔細觀看有關介紹後,老人説中國傳統文化兩岸趨同,根本剪不斷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繫。海峽兩岸目前雖然交往還不能很順暢,但是在文化傳統方面的保護一定要持續進行下去,要不然很多祖先留下的東西就會永遠消失。
漳浦民間藝術家張崢嶸出身於剪紙世家,是福建省著名剪紙藝人黃素的外孫女。在福建民間美術展上,張崢嶸和浦城剪紙藝術家謝美貞的表演攤位總是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張崢嶸説此次她專門為展覽準備的140多張剪紙作品,不到兩天就只剩下了20多張勉強“撐門面”,其他都被參觀的臺灣鄉親取走。
省藝術館館長吳志躍表示,兩岸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想要走出“困境”,應當進一步密切交流與合作。他透露,今年6月份第三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日期間,閩臺兩岸有望共同舉辦民間文化保護論壇等活動。